在线色综合/久久夜靖品2区/青青一区二区/日本黄站免费视频

碩博人才網

杭州:雙創活力不斷增加,發展底氣更加充足

  創業創新,首選之地,北上廣深。不過,從2017年起,浙江省杭州成功逆襲,成為國內海外人才凈流入率最高的城市,連續8年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2018年,杭州的人才凈流入率、海外人才凈流入率、互聯網人才凈流入率均居全國第一;人均創業熱度高于北京和上海,新增創投機構數量也超過北京和上海。

  2019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開幕在即,主題是“匯聚雙創活力,澎湃發展動力”。本屆活動周以杭州市為主辦城市。屆時,7大板塊、170多個創業創新項目,將集中匯聚雙創活力、展現杭州澎湃發展動力。

  創新基因深入骨髓

  浙江是中國革命紅船的起航地、改革開放的先行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萌發地。杭州作為浙江的省會城市,理應當好“排頭兵”,做好“領頭雁”。

  習近平總書記曾向世界贊譽:“杭州是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創新活力之城。”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告訴記者,G20杭州峰會之后,杭州重新確定發展定位,提出要建設“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世界名城”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窗口”。

  全新的發展目標,需要杭州有足夠的實力和底氣。

  底氣來自于產業。進入新世紀以來,從“天堂硅谷”到“一號工程”,從建設創新型城市到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互聯網+”創新創業中心,杭州數字經濟從小到大、由弱到強,走在全國城市前列,爭創“中國數字經濟第一城”。

  底氣來自于人才。十年前,未來科技城還是一片荒地,如今已經吸引4萬多名年輕人創新創業。5年前,云棲小鎮還是一個傳統工業園區,如今已經集聚了4200多名科技人才。

  底氣來自于環境。在杭州,既有娃哈哈、吉利、萬向、傳化等“常青樹”企業,也有阿里巴巴、網易、海康威視、新華三等數字經濟龍頭企業,還有數以萬計懷揣著夢想的創業者,更重要的是這里有著數字技術變革與數字產業變革高度契合的“黑土地”。

  這是杭州的活力所在,也是杭州創新基因的必然結果。當創業熱潮席卷全國,杭州這座創新活力之城,正邁向“雙創示范”2.0版,成為國務院“雙創”升級版的先行者。

  創新載體串珠成鏈

  在創新基因的推動下,一個個平臺載體相繼涌現。

  杭州城西,一條全長33公里的城西科創大走廊,串聯起夢想小鎮、未來科技城等創新平臺。

  一路向西,便是青山湖科技城。這里是浙江省科研機構創新基地,全省21%以上的省屬科研機構在此安家,高新技術產業占八成以上,累計聚集46家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創新載體,2800多名高端人才攜手127家規上企業、65家國家高新企業、700多家科技型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助推杭州的高質量發展。

  青山湖畔的微納智造小鎮,規劃形成“研發孵化核心區+高端制造功能區+商住配套功能區”的“一核二區”發展格局,構建“產、學、研、平臺、基金”組成的“3+2”產業生態,引進高端新型存儲芯片、光刻機浸液系統研制中試等一批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匯聚了26個總投資256億元的產業鏈項目。
 

   臨安區委書記盧春強向記者介紹,青山湖科技城特別注重以數字經濟引領創新發展,著重培育和做強裝備制造和集成電路兩大產業,培育成為新的主導產業。裝備制造業已經占青山湖科技城規模工業的74%,集聚了杭叉集團、杭氧集團等一批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近三分之一的制造業企業實施智能制造相關項目。

  杭叉集團專業制造叉車和運輸設備,產量與銷售躋身全球行業前列,年產叉車15萬臺,儲存在倉庫里的構件多達6000余種,成品叉車門類規格1000余種,每天的成品叉車發貨量近千臺。

  以前產品出貨前,8個倉庫管理員平均得花上十幾分鐘才能找到“目標發貨件”。自從有了云倉庫定位系統,搜尋一輛叉車僅耗時2秒鐘,且零誤差。這是杭叉集團與香港大學浙江科學研究院合作打造的新一代智慧倉儲管理系統。

  據企業負責人介紹,自港大科研院、浙大能源研發基地等科研院所入駐科技城以來,像這樣的院企合作越來越多。目前已發布院企合作科技成果近500項,100余項實現了轉化。此外,科技城還在產學研聯動上下“猛藥”,出臺“黃金十條”產業政策,加快產業培育。

  截至2018年底,杭州累計建設市級標準化眾創空間138家,市級孵化器148家。國家級眾創空間55家,居副省級城市前列;擁有國家級孵化器32家,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第一位。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017年度考核評價結果,杭州10家單位進入A類,數量居全國第一位。

  創新生態有容乃大

  阿里巴巴為什么誕生在杭州?馬云說,是杭州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和創業的風氣造就了阿里。

  這并不是個例。16年前,當醫學博士丁列明放棄美國高額年薪選擇回國時,中國藥企在國際競爭中還難得一席之地。“初出茅廬的我們不被行業、專家認可,國內大醫院也不接受和認同我們的研究。”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回憶說,2008年,“貝達”進行鹽酸埃克替尼三期研究,資金鏈斷裂。那一年,他給余杭區政府寫了報告,獲得1500萬元的幫扶資金,解了燃眉之急。

  2011年,丁列明帶領團隊研發的第一款創新藥凱美納上市。這是我國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藥,一舉打破同類進口藥在中國市場的壟斷地位。

  “貝達藥業蒸蒸日上的背后,離不開杭州這棵大樹。”丁列明向記者坦言,貝達的成功,得益于國家大力鼓勵創業創新的人才和產業政策,也得益于杭州優良的創業創新環境。

  政策、人才、平臺、資本和環境全面優化的“雙創”生態體系,讓杭州快速躋身全國創業創新“第一方陣”,大批帶著創新項目的人才和企業相繼來到這里。

  如何讓棲身于此的優質創業要素發揮所長?周江勇認為,政府不僅要“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幫助解決人才、資金等企業發展中的迫切問題,讓創客在杭州創業創新有不竭動力、無后顧之憂。

  首先,要激發雙創主體的“內生”活力。以新華三為例,每年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約17%,研發人員占比超過50%。截至2018年底,共申請專利超過9500件,其中發明專利占比接近90%;國內外商標注冊申請接近1000項,軟件著作權登記328項。以平均每天3項專利申請的速度,新華三正成為中國科技創新的標桿。

  其次,要降低行政壁壘和制度成本。以“最多跑一次”為突破口,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全市9593項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辦結,90%以上的新設企業可按“一件事”標準辦理商事登記事項,切實降低創業門檻,減輕創業負擔。

  再次,知識產權保護也是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的關鍵一環。杭州是全國首批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試點城市,發明專利授權量和有效發明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為了護航創業創新,杭州密織知識產權“保護網”,引導企業向發明專利、PCT專利等高質量、高水平知識產權傾斜。

  包容的創新生態,讓杭州成為“創業樂土”:2018年上半年,杭州新設區塊鏈技術研發型企業359家,同比增長25倍;人工智能相關企業176家,同比增長6倍;新設機器人研發制造銷售企業236家,同比增長77.4%,“全域創新”格局初現雛形。  返回首頁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碩博人才網 版權所有
第一域名:www.successionplans.net第二域名:www.shuobo114.cn
碩博人才網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務的人才招聘網站,是國內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譽保證。并提供招聘會信息、人才市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