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及產教融合系列文件的發布,應用型高校如何進一步轉型發展、產教融合怎樣深化備受關注。近日,以“勞動·實踐·創造——開啟新時代、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為主題的第六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在河南駐馬店召開,與會專家就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建設一流應用型本科高校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教育強國的必然要求。職教20條提出,“完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為應用型高校下一步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普通本科院校1245所,中央部屬高校116所,地方高校占全國普通本科高校總數的96%,地方高校學生占全國總數的98%。但是,不少地方高校在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中面臨著重重困難。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王復明指出,由于我國對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長期存在偏見,高等學校發展定位輕視“應用型”,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實踐育人能力不足、基礎條件支撐不足等原因,我國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還存在著短板。他認為要營造多元化人才成長環境,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重塑高校、學科及教師評價體系,加強實踐育人基礎條件建設,切實提高工程類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力。
對于廣大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言,產教融合需要構建以實踐為導向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郭建如認為,產教融合一方面需要在外部構建正常學校協同體系,另一方面,學校要進行深刻組織變革,推進轉型。學校要重視對老師的培養,使其轉變觀念,掌握相關的技能、技術,同時還要有相關資源,打造產教融合生態。
在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必須有行業協會的深度參與,職業教育必須面向市場培養人才、服務市場檢驗人才。中華職業教育社黨組成員、副總干事楊農認為,在大力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同時,政府需要進一步推動行業協會的建設,自覺地站在市場的角度,而不是依托行業協會轉變職能。與此同時,呼吁地方積極立法,在產教融合方面積極探索,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
教育部副部長孫堯在閉幕式上談到,5G、人工智能、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進一步推進教育改革和創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的“1+X”證書體系,是新時代、新形勢下培養學生技能的標志。“1+X”證書進校園能夠真正推動職業教育不斷提升質量和水平,推動應用型本科學校真正實現與產業對接。人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載體,每年的畢業生是充實到各行各業中的新生力量,他們的發展潛力和后勁對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產業的進步將發揮重要作用。
據悉,“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是為推動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由教育部領導倡議,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會同有關地方政府和社會組織舉辦的專題性論壇。本屆論壇簽訂了一批重要產教融合合作協議,并推出“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創新共同體建設方案”“高校數字化智能化平臺建設方案”“智慧學習工場2020”“新商科增材制造”“金融風險國際證書”等一批重要實驗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