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49年進入大學工作,至今已有60多年,培養了幾批學生,出了一些研究成果,學界和社會給予了諸多榮譽。很多人曾問我治學的“成功秘笈”。捫心自問,唯有用唐朝鴻儒韓愈的箴言回答:“業精于勤,荒于嬉”。具體而言,就是堅持做到“五勤”。
勤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雖然常常被人掛在嘴邊,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卻不多。無論何時何地,無論身處逆境還是順境,我都提醒自己要勤學習。通讀、精讀國內外經典名著,那是向書本學習;下鄉下廠勞動鍛煉和調查研究,那是向群眾學習;到外地、外國考察,那是向實踐學習。現在雖然年歲已高,下不去、跑不動了,眼睛也不好使了,但我仍然堅持每天拿著放大鏡讀書看報,留心獲取新資料、捕捉新信息,家里報刊有115種之多。此外,還注意經常從來訪者和自己能接觸到的人那里了解各方面的現狀實況。
勤積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一個人縱使有再好的記性,也敵不過海量信息的轟炸。我的方法就是堅持不懈地積累各方面的資料:讀書看報、聽別人發言,總要記些要點;專業用書,盡量收藏齊全;報刊資料,按專題分類,用文件袋裝好;零星資料,寫卡片分類排列。也許年輕人覺得這種方法很土,認為現在一上網什么信息資料都能查到。的確,當今信息科技日新月異,大家可以輕松通過電腦查尋到各種信息和資料。但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認真核實這些信息資料之后方能使用。在我看來,這種很土的方法除了能積累有形的物質資料,還能積累無形的精神資料,也就是從勤積累中發現值得重視的問題以及自己的感悟。這對做好學問大有裨益。
勤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術上要有所創新,關鍵是要善于獨立思考。首先,要善于從學習收獲和積累資料中發現問題,尤其是與前人有不同看法的問題,或者前人未涉及、未深入的問題。其次,要善于思考如何去破解這些問題。對于考證性的微觀問題,要從深入細查中外文資料入手,多種假設、潛心求證;對于理論性的宏觀問題,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見解。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要做到思想解放、認知創新,必須有高度的科學精神、高深的哲學素養、高超的觀察能力和高尚的人生境界,只為探究真理、咨政育人、振興中華、造福人類,決不能隨波逐流、左右偏頗、追求名利、誤人子弟。
勤講課。“士兵的生命在戰場,教師的生命在課堂”。通過課堂傳道、授業、解惑,教書育人,是教師人生價值的重要體現。在多年執教經驗的基礎上,我總結出了悉心、精心、傾心的“三心”教學法,即課前悉心準備,寫出講授要點;課堂精心講解,力求引人入勝;課后傾心交流,征求聽者意見。這一教學法在實踐中收到了良好效果。另外,對于教師而言,勤講課不僅能夠“教學相長”,在虛心聽取學生意見后自我改進、自我提升;而且能夠鍛煉思維、鍛煉口才,因為深奧的理論原理和復雜的歷史事件,在講課時總要深思如何通俗、簡明地進行講解,如何用形象、生動的語言進行表述。
勤寫作。“文章千古事”。課堂講解受眾有限,報刊發表文稿傳播更廣。講課的講稿經過整理、加工、深化,就能出研究成果,寫出的研究成果又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這就是所謂的“教研相長”。同時,勤寫作是增進自己文采的好機會,經常動筆就會琢磨遣詞造句,使自己的文章不僅文字流暢,而且有感染力。就像老舍所言,“才華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鋒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用石磨,也會生銹”;“熟才能生巧。寫過一遍,盡管不像樣子,也會帶來不少好處。不斷地寫作才會逐漸摸到文藝創作的底。字紙簍子是我的密友,常往里面扔棄廢稿,一定會有成功的那一天”。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也是如此。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廣告合作 -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獵頭服務 - 防騙手冊 - | |||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碩博人才網 版權所有 第一域名:www.successionplans.net第二域名:www.shuobo114.cn 碩博人才網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務的人才招聘網站,是國內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譽保證。并提供招聘會信息、人才市場信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