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金色酒花翻騰漫溢,第35屆青島國際啤酒節在焰火綻放中如期而至,當節慶的歡騰氣息與青年人才的職業夢想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絢爛火花?
為加大青年人才招引力度,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就享青春,智釀未來”為主題,首創“就業人才服務+節慶文旅IP”工作模式,在啤酒節期間開展一攬子宣傳和就業創業服務活動,將人社工作嵌入啤酒節各大會場、小麥島、大鮑島等文旅集聚場景,全面釋放城市招才引智的滿滿“城”意。自7月18日啤酒節開幕以來,全市已舉辦各類就業創業宣傳服務活動14場(次),發放各類宣傳物資千余份,服務人數超5700人(次)。
——政策宣傳從“直線輸出”轉向“親和實用”
為貼合青年群體“掌上獲取、即時觸達”的使用習慣,青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創新推出了兩個宣傳載體:一是“政策便利貼”,將集成《就業扶持》《創業賦能》《人才禮遇》三張清單的“青島市就業創業政策宣傳二維碼”張貼在啤酒節各會場大棚、服務臺(點)等區域,實現掃碼即查、即知、即用;二是“人社清涼扇”,將上述二維碼與啤酒節元素、城市風貌巧妙融合制成夏季清涼扇,密集投放至節會現場和網紅打卡地,讓人們在搖扇納涼時自然接收政策信息,通過更具親和力的復用場景實現政策傳播裂變效應。
——服務場景從“固定站點”轉向“全域沉浸”
隨著啤酒節主、分會場的全面啟動,就業服務網絡也在同步延伸。各區(市)通過建立“就享家”樂業流動服務站、人才大篷專區及“198大學生流動服務站”,將政策咨詢、職業指導、創業咨詢等剛性服務植入節會“微場景”。嶗山區、西海岸新區組織業務骨干在啤酒節主會場開展就業創業政策宣傳活動,針對有求職創業、技能提升需求的青年群體,現場解答有關政策。市北區在李村路啤酒主題花園、啤酒加“油”站、“青島啤酒交易所”等網紅打卡地精心布置宣傳陣地,將公共服務轉化為游客可感知、可參與的趣味體驗;市南區針對啤酒節期間大量臨時用工需求,專門梳理了靈活就業支持政策并組織現場宣講答疑,為參與啤酒節服務的勞動者吃下“定心丸”。膠州市通過各類新媒體平臺,廣泛發布一系列就業創業政策服務宣傳資料,發布一周內瀏覽量破1000次。
——長效機制從“節慶引爆”轉向“品牌沉淀”
啤酒節的聚光燈效應,恰是青島布局人才引聚鏈條的最佳時機。據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透露,本次就業創業服務工作將與即將開展的“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島行”“源來好創業”資源對接服務季等重大活動緊密銜接,其中“源來好創業”資源對接服務季活動還將在啤酒節會場舉辦,由此逐步形成“節慶引爆-延伸開展-品牌沉淀”的鏈式宣傳效應。這種“節會搭臺、服務唱戲、長效跟進”的三段式打法,正成為青島就業人才服務領域運用流量效應的重要探索。
在這場創新實踐中,青島實現了三點轉變:服務載體上,用“實用宣傳品+場景化觸點”取代傳統說教式宣講;資源整合上,借千萬級文旅流量為人才服務賦能;品牌協同上,以“啤酒節”超級IP重塑城市青春形象。正如青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所言:“當青年人才在舉杯暢飲時邂逅職業機遇,在感受城市煙火氣時讀懂發展潛力,這場‘雙向奔赴’便已悄然發生。”此刻的青島,正用啤酒杯中的泡沫托起人才的星辰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