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是農歷正月二十一,春節假期已經結束,可是山西大同市天鎮縣農民張鳳花并不著急出門打工。
“我不急著出去找活干,得先把房子裝修完。”張鳳花高興地說,“這幾年,我外出做家政服務掙了錢,不僅買了小汽車,今年還要花8萬多元裝修房子。這些都是工匠學院帶給我的。”
張鳳花口中的“工匠學院”是大同市總工會工匠學院家政服務分院(以下簡稱分院)。自2022年在天鎮縣陽光職業培訓學校掛牌以來,分院累計培訓38720人,幫助29817名農村婦女成功實現就業,實現人均年收入8萬元,帶動1萬多戶貧困戶家庭穩定增收脫貧,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以及北京、天津、上海等國內城市叫響了“天鎮保姆”勞務品牌,助力“保姆”變 “寶姆”。
強定位 抓建設 “四個階段”為學院規劃方向
走進分院大門,主樓上懸掛著“大同市總工會工匠學院家政服務分院”牌匾,下面寫著“國家級、省級家政服務標準化試點”等字樣,一種“高大上”的感覺油然而生。
“第一次來我們這里的學員都有這種感受。”分院院長李春介紹說,“分院前身是天鎮縣陽光職業培訓學校,2011年就開始開展家政服務業技能培訓。2022年掛牌之后,在省總工會和大同市各級工會的支持指導下,分院在硬件設施和教學資源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現有婦嬰、護養、管家、嬰幼兒智身開發等學苑,擁有護工、小兒推拿等36個實操室。”
分院成立后,把擴大家政服務人員隊伍和提升家政服務人員技能水平作為工作方向,提出“四個階段”的發展思路。第一階段主要涉及技能培訓、人員輸送、技能評價、績效管理、跟蹤服務等工作;第二階段以擴大影響為主要方向,與周邊地區合作成立分支服務機構,從而產生“以點帶面”的效果;第三階段以“互聯網+家政服務”為思路,創新建立線上“家政中國城”,以六級服務平臺和八大系統為主要內容開展提質擴容工作;第四階段以人工智能家政服務員為發展方向,將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與家政服務業進行深度融合,實現從傳統家政服務到智能化服務的轉變升級。
“目前,我們已經結束了第一、第二階段的工作,第三階段正在穩步推進中,第四階段已開始了初步接洽和可行性研究。”李春說, “我們的‘天鎮保姆’品牌已經在很多城市打響,周邊縣、區乃至內蒙古、河北等地的農村務工人員都慕名前來培訓。”
在分院主樓二層,有一間專門展示“家政中國城”的展覽室,平面規劃圖和展示幻燈片都能向參觀者全方位展開介紹。最吸引人的當屬VR家政教學室。教學室安裝了6臺投影儀,學員不需要佩戴任何設備就可以進行3D培訓。
抓黨建 樹典型 “黨旗引領”為學院凝心鑄魂
在分院的光榮榜上,有這樣兩行字引人注目:黨員保姆楊素芳、溫樹魚等10人先后獲得“金牌家政服務員”“大同市家政優秀服務員”等榮譽稱號;在我省 “晉嫂”家政服務技能大賽中,黨員保姆閻科女和預備黨員張果平、張鳳清、馬樹平獲銅獎。
這些優秀家政服務員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黨員。
自掛牌成立以來,分院黨支部著力實施“組織引領、支部幫扶服務、素質提升、傾情關愛”為內容的“五彩黨建工程”,吸納黨員保姆加入組織。同時,分院定期開展黨支部活動,走出了“黨建+保姆”的脫貧攻堅新路子。目前,分院有20余名黨員,其中黨員保姆8人,涌現出康金花、張鳳蘭等一批優秀保姆。其中,康金花被授予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劉鮮榮被授予大同市勞動模范稱號。
為了發揮黨員保姆的示范引領作用,分院成立了“心腦學館”,進一步提高廣大學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只注重技能培訓是遠遠不夠的,要在思想上有轉變。”分院黨支部書記富肖艷說,“我們充分發揮黨員保姆的模范帶頭作用,讓她們把親身經歷講給學員聽,幫助大家制訂個人發展目標。”
這些黨員保姆和勞模保姆成為學員們的“引路人”,大家都對她們充滿了崇敬之情,將她們視為奮斗目標,樹立起“客戶至上,服務第一”的理念,實現了從“抹不開面子”到“敢于趟出路子”再到“腰桿挺起來”的 “三級跳”。
教技能 看實效 “工學一體化”為學院注入活力
以市場為導向,以品牌為抓手,以需求為中心。分院通過推行“工學一體化”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全力助推“天鎮保姆”家政服務專業化、規模化、規范化發展,完美實現了由 “藍領”培養保姆、“白領”培養培訓師到“金領”培養職業經理人的迭代升級。
在嬰幼兒智身開發學苑的墻壁上,有一張“母嬰生活護理員(月嫂)勝任能力模型圖”,其中對等級劃分、考核分數、服務年限、客戶反饋等內容進行了詳細介紹。從圖表可以看出,學員掌握的技術越多,考核分數就越高,服務的客戶就越多,得到的反饋意見就越好,對應的薪資也就越高。
“我們對學員的最低要求是掌握52項技能,10項技能為一級,相對應從0星到5星,最高級是 ‘金牌保姆’。”分院培訓老師曹永蝦說,“此舉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家政服務人員的學習熱情。一些家政服務人員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工作回來后還要求專項提升。這就是我們的‘訂單式’培訓計劃。”
與普通“訂單式”培訓計劃不同的是,分院的“訂單式”培訓計劃要求培訓的主體既是發起者,又是受益者。培訓內容具有針對性,教學方式也更加靈活,線上線下同步進行。
“線下培訓針對沒有訂單的保姆。她們利用空余時間來到學校,在培訓老師的指導下接受培訓,進行實操考核。線上培訓主要針對入戶保姆開展。她們通過網上學習平臺,以觀看短視頻的方式進行學習,最后在網上進行答題考核,取得合格證書。工作回來后,她們還要回學院參加實操考試方可通過。”曹永蝦介紹說。
今年44歲的丁俊林已在分院學習了一段時間,但因家庭原因還無法外出工作。針對這一情況,分院沒有間斷對她的培訓,這讓她非常感動。“每次來學院培訓,老師都非常耐心地教學,讓我提高很快。但是保姆評定星級是有要求的,我需要工作實踐才能升級。”
除了工學一體化培訓模式和“訂單式”培訓模式外,分院還實行“零收費”教學。只要在校接受培訓,學員都會被免除相應的培訓費用。
從2022年“天鎮保姆”被評為全國百強勞務品牌到2023年分院成功申報全國總工會家政就業技能培訓試點,再到2023年分院被列入國家級標準化建設試點單位,如今,分院實現了培訓對象多元化、培訓內容升級化、就業崗位擴大化的發展目標,同時還將培訓模式輸出到省內各地和河北、內蒙古等省(區),與14所學校聯合開拓市場,與50余家醫院建立輸出渠道,實現了品牌輸出和影響力的持續擴大,進一步拓展了“天鎮保姆”的就業渠道,為推動產改向縱深發展和加快建設一流產業工人隊伍貢獻了所有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