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不少職場新人來說,一個好的入行儀式能夠幫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體,認識崗位的責任與使命。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益派咨詢對1926人進行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剛參加工作時,70.7%的受訪者贊同有入行儀式,74.5%的受訪者覺得入行儀式對增強愛崗敬業有幫助。
四川省綿竹中學初中部的語文老師鄧小明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學校會給剛進校的青年教師舉行一個拜師儀式。“我們青年教師會在同一年級,同一教研組,找一位資歷比較深的老師作為我們的師傅。”鄧小明說,“拜師儀式非常正式,那一天,我們會向自己的老師獻上鮮花,并且雙方簽訂一份協議,在這一年內,師傅要履行答疑解惑的職責,青年教師則要按時去聽師傅的課。拜師儀式上,青年教師還會向師傅講述自己的經歷、疑惑,以及未來的職業規劃等,師傅也會一一給予其反饋。”
參與調查的受訪者中,91.5%的人已經或即將參加工作。其中,26.3%的人入職時參加過入行儀式,70.7%的人沒有,3.0%的人不清楚。
上海市君拓律所的戎雙雙說,按照上海律協的規定,新領取律師執照的律師都要參加入行宣誓儀式。“這個入行儀式比較莊重,首先由新律師代表發言,之后請行業優秀律師談職業理念,最后是優秀律師帶領新律師宣誓,宣誓后,所有的新律師就可以穿上法袍合影留念。”
陜西某醫院的護士長助理何菁也跟記者介紹了護士行業的傳統授帽儀式。“我的授帽儀式有兩次,一次是在上學期間,當我開始學護理專業時,會由教授來授帽。另一次,就是我晉升為護士長助理時,由護士長來為我授帽。這兩次授帽都在5月12日護士節舉行。那天,我們手捧著蠟燭,站在南丁格爾像前宣讀誓言,護士長為我們剛晉升的護士授帽。這是一份無可替代的榮譽,那個場景,我至今難以忘記”。
調查顯示,剛參加工作時,70.7%的受訪者贊同有入行儀式。關于入行儀式的風格,調查顯示,59.6%的受訪者喜歡溫馨親切的,32.3%的受訪者希望獨特、有創意的,30.3%的受訪者喜歡莊嚴正式的風格,28.7%的受訪者喜歡輕松搞笑的風格。
調查中,74.5%的受訪者覺得入行儀式對增強愛崗敬業有幫助。
何菁說:“入行儀式對年輕護士而言是很有必要的。參與授帽儀式幫助他們理解了護士行業的神圣職責與肩負的使命,能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受訪者看來,入行儀式的其他意義還包括使新人快速融入集體(59.7%),增強使命感與責任感(53.4%),傳承本行業的獨特文化(51.8%)等。
不過,也有26.0%的受訪者認為有些入行儀式只是形式化、走過場,12.4%的受訪者覺得有些入行儀式完全是惡作劇,9.8%的受訪者認為新人被群體綁架不得不參加,8.3%的受訪者認為入行儀式有“下馬威”的意味。
南京大學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學系的彭紀生老師認為,入行儀式由來已久,每個行業的入行儀式形式也不相同,入行儀式的目的在于宣揚本行業的價值觀念與精神內涵,對新人產生職業認同有幫助。
什么樣的入行儀式對新人真正有幫助?調查顯示,62.6%的受訪者希望入行儀式有同事的真誠歡迎,54.0%的受訪者希望得到前輩們的經驗分享,46.7%的受訪者認為有一個熱鬧、開心的氛圍很重要,41.8%的受訪者看重儀式中對行業理念的認同,32.3%的受訪者希望有主人公的感覺。也有10.0%的受訪者認為有沒有儀式不重要,關鍵是自己內心要堅持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