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播種希望與未來——鄉村特崗教師”巡回報告會在北京師范大學召開。來自北京師范大學和首都師范大學的200余名老師和學生聆聽了五位來自基層特崗教師對孩子們的真情故事。
他們來自不同的地區畢業于不同的院校,他們性格不同,但他們一樣年輕,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他們用無悔的青春灑向那些需要關懷、幫助的在邊遠地區學習的孩子們,他們也帶動了當地教師力量的發展,他們用火熱的青春譜寫了一曲奮斗之歌。
2006年,教育部、財政部、原人事部、中央編辦下發《關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的通知》,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地區“兩基”攻堅縣以下農村學校任教,此舉創新了農村學校教師的補充機制。十年來,已有50多萬名特崗教師,分赴中國的中西部地區1000多個縣,為3萬所農村學校注入新鮮的血液和青春的活力。很多農村學校通過“特崗計劃”歷史上首次引進了大學生,特崗教師改變了農村學校面貌,提高了農村教師整體素質,提高了農村學校教學質量,“特崗教師”被媒體稱為農村教師隊伍“換血的一代”。
來自江西的慎魁元老師是一名家在大山里的老師,從小就要翻山越嶺去讀書,那時候他就立志,“我長大了一定要當老師,到大山深處最需要老師的地方去,讓山村孩子不要再缺老師。”雙學士畢業后,他努力做的事就是“讓山村的孩子們和城里的孩子一樣,感受到素質教育的陽光。”幾年來他幾乎走遍了所有學生的家,深刻感受他們的生活和心靈。
來自陜西的郭瑩老師生活的村子沒有自來水,她經常和老師孩子們到離學校幾里地的水井去抬水。她感動于孩子們的克服著自然環境的頑劣堅強地生活和學習的堅韌。她覺得教育的使命,是讓他們學會更有質量的生活。特崗教師的生活是簡單和樸實的,她就是希望陪著這些孩子一起長大,用自己的努力幫孩子們有夢想敢實踐。
來自云南的桑磊老師,工作在西與緬甸毗鄰,南與怒江福貢交匯,北與西藏察隅接壤的大山里,他的家訪常常會遭遇滑坡和塌方,但他還是跋山涉水,累計行程近2萬里。通過學習藏語、傈僳語等多種語言,他可以和學生更好的溝通走近他們曾經塵封的心靈,也可以與家長們拉家常。通過交流,拉近彼此的距離,孩子們笑了,學習知識也更方便了。在這里他不但收獲了學生的心靈也收獲了自己的愛情,收獲了自己的夢想。
通過幾年的工作,他們都在自己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給孩子們帶來成長,孩子們的思想活躍了,性格開朗了,生活也豐富了。鄉村孩子們的堅韌深深打動了老師們。他們選擇了留下,繼續和孩子們在一起,他們互相滋養著彼此的心靈。“特崗教師”計劃的年輕教師都是“80后”甚至“90后”,他們用自己也曾稚嫩的雙肩擔起了師者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