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北京榜樣”頒獎典禮日前在北京電視臺隆重舉行。張佳鑫、金漢、韓冰、陳敏華、鄭丹娜、張鵲鳴、斯蒂芬·馬布里、閆志國、金九皋、廖理純當選2014年度十大“北京榜樣”;蘇士龍、“月宮一號”科研團隊獲得“北京榜樣”特別獎;任士榮等48人獲得“北京榜樣”提名獎。
頒獎典禮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首都文明辦主辦,北京廣播電視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北京電視臺承辦。主承辦單位及參與單位相關領導和首都各界群眾代表近400人觀看了頒獎典禮。
全市推薦候選人3416名
“北京榜樣”主題活動是北京市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發揮榜樣人物的示范引領作用,著力打造首都地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品牌活動。
自2014年4月啟動以來,在全市宣傳樹立了一批“奮發向上,崇德向善”的“北京榜樣”。各區縣、各系統從社區(村)、基層單位做起,層層宣傳樹立身邊榜樣,全市共推薦候選人3416名。
2014年5月至10月,全市共推出“北京榜樣”周榜人物130名,月榜人物60名。11月至12月,全市組織開展了“為榜樣點贊”網絡互動宣傳活動,市民積極參與,共收到475411個點贊和23548條留言。
評選產生十大北京榜樣
在月榜人物基礎上,評選產生2014年度十大“北京榜樣”以及特別獎、提名獎。十大“北京榜樣”人物事跡涵蓋了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勤勞節儉、熱心公益等類型。
既有敬業奉獻、醫術精湛的醫生陳敏華,也有人稱北京公交“活地圖”的張鵲鳴;既有與學生書寫“悄悄話”、進行心靈溝通的教師鄭丹娜,也有帶傷拼搏率隊奪冠的籃球運動員“馬政委”斯蒂芬·馬布里;既有開展“夕陽再晨”科技助老的90后大學生張佳鑫,也有路遇搶劫、見義勇為的北京人藝青年演員金漢;既有恪守承諾、9次捐獻熊貓血的出租車司機韓冰,也有照顧癱瘓妻子38年不離不棄的退休干部閆志國;既有熱心公益、辭去董事長專職植樹綠化的企業家廖理純,也有勤勞節儉、致力于家庭節水的退休工程師金九皋。
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示了首都市民獨特的人格風貌,是首都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成果。
十人榮膺北京榜樣
張佳鑫
男,1990年生,北京郵電大學在讀博士。他發起“夕陽再晨”科技助老項目,帶志愿團隊走入社區,“一對一、一幫一”個性化教學,讓老人學會電腦知識,快速融入信息化時代。目前,他已建立起一支500多人的志愿者組織,幫助8個社區的超過5000多名老人。他還發起“高校正能量聯盟”,帶動全國81所高校學子開展助老等公益活動,用實際行動踐行著“90后青年公益”的中國夢。
金漢
男,1989年生,北京人藝演員。2014年4月14日晚,他和女友在東城區史家胡同路遇母女被搶劫,他奮勇踢倒歹徒,奪回被搶女包。后被另一歹徒刺傷,身中8刀,刀口離頸部大動脈僅5厘米,經急救,肩膀、手腕、頭部共縫合10針。他負傷8天后,堅持帶傷登臺演出。
韓冰
男,1977年生,北京漁陽出租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司機。他的血型是稀有的RH陰性血,俗稱熊貓血。2013年11月,身患白血病的江蘇小姑娘薛蓮在化療結束后,血小板大幅下降,急需輸入血小板,但醫院沒有庫存。薛蓮的父親幾經輾轉聯系到了他。他二話沒說,當即在電話中答應為孩子捐獻血小板,并且承諾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就會繼續為小薛蓮捐獻。2013年11月至今,他已經為小薛蓮獻血九次,以實際行動履行著自己獻血救人的承諾。
鄭丹娜
女,1973年生,朝陽區垂楊柳中心小學教師。2009年教師節,《焦點訪談》以“愛一朵花就陪她綻放”為題,播出了一位小學教師每天與學生書寫“悄悄話”的故事,這位老師就是鄭丹娜。“悄悄話”小本誕生于1998年,她用私聊的方式和學生筆談交流,關心他們的內心成長,內容包羅萬象,慢慢的她成了孩子們的知心朋友,16年來,她用400多萬字的“悄悄話”,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她還堅持6年每周五晚上與家長探討育子問題。
陳敏華
女,1946年生,北京腫瘤醫院超聲科首席專家。她在醫學領域的多項開拓為國際認可;她診療的1200多例中晚期肝癌,五年生存率47%,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她因安裝心臟起搏器,便不能做射頻手術,就毅然放棄,每天靠藥物和吸氧維持;病人對她的信賴至死不渝,即便是遺屬,都成了她的朋友。
張鵲鳴
男,1981年生,北京公交集團公司387路首席乘務員。他熟悉北京800多條公交線路,回答乘客的詢問既耐心又準確,被稱為“北京公交活地圖”;他利用業余時間踏勘過上百萬公里公交線,記錄了上萬站點,編著了20多萬字的《鵲鳴公交速查詞典》,使眾多乘客受益。
斯蒂芬·馬布里
男,1977年生,CBA中國男籃職業聯賽運動員。2011-2012賽季,他加盟北京男籃,為男籃注入強大的正能量。此后北京男籃3年當中兩奪CBA總冠軍。他積極參與各種公益活動,去醫院探望身患重癥的女孩,前往安徽、云南的偏僻山區,為學校捐贈體育用品,在云南山區學校為孩子們上體育課。他在中國播撒著愛,也得到了愛。2014年4月,他光榮地成為“北京市榮譽市民”。
閆志國
男,1949年生,北京市航空郵政公司退休干部。作為天之驕子的空軍飛行員,他在新婚第5天遭遇唐山大地震,妻子高位截癱。然而他不離不棄,守候、照料妻子38年,期間他幫助妻子戰勝困難,頑強寫作。1987年,妻子張勝蘭以他們的故事為原型,寫成長篇自傳體小說《憂愁河》,好評如潮。他說:一生只選擇一個職業,那就是飛行;一生只選擇一種愛情,那就是相守。
金九皋
男,1941年生,北京京倫飯店退休工程師。2005年初,他發明的節水器使大功率馬桶一年節水72噸,后來又發明享有國家知識產權的“久節”馬桶節水器。他身先士卒帶領節水志愿者,不怕臟和累,甚至別人的誤解,為居民免費改裝馬桶。如今,朝陽區6000多戶家庭已采用了此項發明,年節水40多萬噸,節約費用200多萬元。他十多年足跡遍及全國數個省市,培訓了上萬名節水志愿者。
廖理純
男,1965年生,社會公益人士。他24歲掌管聯想廣州分公司,28歲創辦自己的企業,39歲企業年銷售額數億元。2004年起,他從公司管理中脫身,投身公益事業,參與沙漠植樹;2011年起,為了固沙防塵、治理霧霾,他開始自籌資金,在內蒙古、河北地區組織建立綠化志愿者基地,并帶領千名志愿者植樹上百萬棵,為北京藍天種下綠色防護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