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持續推動職業健康保護行動,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新版《職業病分類和目錄》由原有的10大類132種職業病增加到12大類135種職業病,將于2025年8月1日起施行。
鼠標手
腕管綜合征俗稱“鼠標手”多數是由于手和腕長期過度使用,引發了慢性炎癥損傷。
創傷后應激
限于參與突發事件處置的人民警察、醫療衛生人員、消防救援等應急救援人員
“鼠標手”“創傷后應激”
職業病新增兩個大類
值得關注的是,制造業工人常見的腕管綜合征(俗稱“鼠標手”)和特定人員的創傷后應激障礙被正式納入職業病認定范疇,標志著我國職業病防治向精細化、科學化邁出關鍵一步。
據江蘇省疾控中心黨委書記朱寶立介紹,2024年底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四部門聯合發布了新版《職業病分類和目錄》,其中職業病類別從10大類增加到12大類,新增“職業性肌肉骨骼疾病”和“職業性精神和行為障礙”兩個類別。職業病種類從132種增加到135種,每個新增類別中分別新增1種職業病——腕管綜合征(限于長時間腕部重復作業或用力作業的制造業工人)和創傷后應激障礙(限于參與突發事件處置的人民警察、醫療衛生人員、消防救援等應急救援人員),以上2個標準將從今年的8月1日起施行。
朱寶立表示:“新版《職業病分類和目錄》的調整意味著職業病防治工作邁入新階段,面臨新挑戰,需要我們更好地適應當前職業健康保護的需求,為勞動者的健康權益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推動構建更加健康、安全的工作環境。”
根據新版《職業病分類和目錄》,“職業性腕管綜合征”的認定僅適用于長期從事腕部重復性施力作業的制造業工人,如裝配線操作工、機械維修工等需持續使用氣動工具或高頻手工操作的崗位。南京市職業病防治院診斷辦公室主任曹曉燕對診斷標準作出專業解讀:“根據連續三年及以上患側手腕部從事重復作業或用力作業的職業史,手部正中神經支配區域出現感覺或運動功能障礙的癥狀和體征,伴有神經電生理檢查或腕部高頻超聲檢查異常,結合職業健康監護和現場職業衛生調查資料,綜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類似疾病,方可診斷。”
盡管白領群體的職業相關疾病“鼠標手”暫未被政策覆蓋,但其健康威脅不容忽視,數據顯示,我國視頻終端工作者中患病率達12%~15%,部分企業已將此類疾患納入員工健康管理項目。對此,南京市職業病防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醫師譚成普表示:“企業需正視‘職業相關疾病’對生產力的影響。例如,為高風險崗位員工配置人體工學鼠標、腕托、設立‘微休息’制度,并通過定期開展健康檢查,特別是高風險人群開展腕部篩查項目,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網球肘”成現代職業人群高發病,專家詳解防治要點
在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傷科診室、主任醫師康然每天都要接診數十位因肘部疼痛前來就醫的患者。這種被稱為“網球肘”的疾病,正悄然成為困擾現代職業人群的常見健康問題。“很多患者最初只是覺得手臂酸痛無力,直到擰毛巾、提重物時出現刺痛才來就醫。”康然表示,這種因首次發現于網球運動員而得名的疾病,如今已成為多種職業人群的“職業病”。
醫學上,網球肘的專業名稱為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種典型的慢性勞損性疾病。其發病機理與腕伸肌和手指伸肌的過度使用密切相關。這些肌肉附著于肱骨外上髁處,長期頻繁的牽拉動作會導致該部位出現肌纖維撕裂、出血,最終形成無菌性炎癥。患者初期多表現為肘關節外側酸痛,疼痛可向上臂或前臂放射,尤其在抓握、提舉物品時癥狀加重。隨著病情發展,肱骨外上髁處會出現明顯壓痛點,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肘關節活動受限,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現代職業環境中,網球肘的高發人群已從運動員擴展到多個行業。IT從業者因長時間使用鼠標鍵盤,建筑工人頻繁操作螺絲刀、錘子等工具,廚師重復切菜、顛勺動作,流水線工人持續的裝配作業,以及畫家、裝修工的反復刷漆動作,都容易誘發此病。“值得注意的是,家庭主婦在日常家務中反復擰毛巾、抱孩子等動作,同樣存在患病風險。這些職業活動的共同特點是需要長期重復手腕伸展動作,若再加之用力不當和缺乏適當休息,患病風險會顯著增加。”康然說。
康然表示,對于疑似網球肘的患者,可以通過簡單的自我檢測進行初步判斷。壓力測試是通過輕壓肘關節外側來檢查有無壓痛或腫脹;抗阻測試則是在抵抗手腕伸展動作時觀察是否誘發疼痛。這些方法雖然簡便,但若癥狀持續,仍需專業醫療診斷。在治療方面,需要根據病情分期采取不同措施。急性期患者應以休息為主,避免引發疼痛的動作,同時配合冰敷和非甾體抗炎藥物緩解癥狀。“對于慢性期患者,系統的康復訓練至關重要。”康然介紹,像手指延伸訓練、離心訓練等,都能有效強化前臂肌群。此外,中醫的穴位貼敷、中藥封包等非藥物療法,以及佩戴專業護具配合物理治療,都是常用的治療手段。其中,沖擊波療法作為一種新型治療方式,通過力學能量作用于深層組織,能有效松解粘連、改善血液循環,具有無創、安全、見效快等特點,通常3~5次治療即可顯著緩解癥狀。
預防網球肘的關鍵在于日常工作中的防護措施。保持正確的工作姿勢至關重要,使用鼠標時應確保手腕處于中立位,肘部有適當支撐。工作過程中要避免長時間重復同一動作,建議每30分鐘休息1~2分鐘。在工具選擇上,應優先考慮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如使用軟柄工具可以顯著減少震動傳導。同時,定期進行前臂肌群的強化訓練,如使用握力器、橡皮筋等進行抗阻練習,能有效提升肌肉耐受力。
康然特別提醒,若自我護理2~4周后癥狀未見改善,或疼痛已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應及時就醫。專業的康復科、骨科或職業病專科醫生會根據病情需要,建議進行肌骨超聲或MRI檢查,以明確診斷并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值得注意的是,網球肘作為典型的過度使用性損傷,預防遠勝于治療。職業人群應當樹立健康意識,在工作中注意勞逸結合,加強相關肌群的鍛煉,避免手腕和肘部的長期過度使用。
職業病防治任重道遠,多方協同構建健康防線
新版《職業病分類和目錄》的發布與實施,是我國職業病防治工作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但這僅僅是一個新的起點。職業病防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企業、醫療機構和勞動者多方協同合作。
企業作為勞動者工作的直接場所,必須將員工的健康放在首位。除了為員工提供符合職業衛生標準的工作環境和防護用品外,還應定期組織職業健康檢查,開展職業健康培訓,提高員工的自我防護意識。對于高風險崗位,企業要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如改進生產工藝、優化工作流程,減少勞動者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機會。
醫療機構要不斷提升職業病診斷和治療能力,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引進先進的診斷設備和治療技術。同時,要積極開展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活動,向企業和勞動者普及職業病防治知識,提高全社會對職業病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勞動者自身也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嚴格遵守職業衛生操作規程,正確使用防護用品。一旦發現身體出現異常,應及時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新版《職業病分類和目錄》的實施,為我國職業病防治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相信職業健康保護工作將不斷取得新的進展,為廣大勞動者營造更加健康、安全的工作環境,切實保障勞動者的健康權益,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