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淮安市總工會、淮安市司法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淮安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矛盾糾紛聯動化解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機制》)。
該《機制》共分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原則、任務、機制、要求六個部分。其中,在工作任務方面共有“五大”任務:在建立市級工作平臺方面,主要受理各類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申請調處的民事糾紛,并根據案件類型及時將案件分流至適宜的調解組織進行處置,負責指導派出調解室工作開展。
在健全調解工作網絡方面,依托各類“工會驛站”,按需建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工作室,方便就近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矛盾糾紛的主動排查、前端調處、研判處置、信息上報等工作。
在優化幫扶工作措施方面,建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矛盾糾紛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工作機制,設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法律援助聯系點”,對調委會和調解室收到的矛盾糾紛案件申請,第一時間展開法律援助可行性審核,對于適宜申請法律援助的案件,優先開展援助。
在強化信息載體應用方面,積極宣傳“蘇解紛”“智慧醫調”等線上平臺,推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線進行矛盾糾紛化解申請,結合案情,在線開展分流指派、視頻指導、數據統計、分析預警等工作,降低群眾維權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提升矛盾化解的便利程度。
在打造特色工作品牌方面,工會、司法部門將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不定期調研走訪基層調解組織,及時掌握工作中涌現的優秀調解案例和先進工作經驗,力爭形成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方法,打造具有淮安特色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矛盾糾紛聯動化解工作品牌。
此外,該《機制》還要求各地建立要案報告制度、分析研判機制、部門會商機制。同時加強組織領導、工作保障、工作宣傳,全力確保該項機制發揮重要作用,真正為廣大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開辟好維權“快速路”。
淮安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工會組織、管理部門和司法行政機關聯動協作發力,“定制專項”法律服務,旨在持續優化淮安法治營商環境,將矛盾糾紛第一時間化解在源頭,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事心雙解”,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