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瀘州舉辦建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川渝兩地60余名工友圍繞砌磚筑墻、貼瓷磚、支模板等比賽項目同場競技;11月,第六屆“四川工匠杯”職業技能大賽才在瀘州落幕,吸引到全省共計31支代表團425名選手參與;7月,瀘州承辦首屆全國“紅旗杯”班組長大賽輕工賽道復賽……一場場競賽,是瀘州尊重工匠、崇尚技能的有力佐證。
“以工匠之名營城。”瀘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市總工會主席李堂兵表示,瀘州是四川工業重鎮,推進新型工業化、服務全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離不開一支高素質、高技能的現代化產業工人隊伍。
近年來,瀘州以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為抓手,扎實推進中國西部工匠城建設,推動產業工人隊伍走上進階之路。五年時間,瀘州產業工人新增10萬人,全市各類技能人才超46萬人。
牽線搭臺 打造產才融合樞紐
“這款竹雕燈是以省級非遺納溪竹雕為靈感創作的,在賽場很受關注。”12月6日,納溪區文化廣電旅游局工作人員張媛回憶起不久前帶著竹雕燈參加2024“瀘永江”工業設計創新大賽時的情景。
“瀘永江”工業設計創新大賽于2022年由重慶市江津區、永川區與四川省瀘州市攜手共同發起,旨在加快川渝兩地工業設計產業發展。“這也是瀘永江三地合力建設成渝地區高技能人才聚集示范區的一個抓手。”瀘州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前三地人社部門明確要以推動中國西部工匠城建設為著力點,重點在人才交流、就業創業、人力資源、技能培訓、品牌打造等方面開展合作。
據了解,瀘州于2022年6月啟動建設中國西部工匠城,重點圍繞智能制造、現代醫藥、白酒(食品)、能源化工等行業,規劃建設一批工匠學院、工匠園區、工匠小鎮、實訓基地,促進工匠人才隊伍素質整體提升,為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技術技能人才保障。
兩年多來,中國西部工匠城建設已形成了諸多成果:建成國家和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6個、技能大師工作室21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川南公共實訓基地落戶瀘州;4所工匠院校開班開學;中國酒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瀘永江融合發展示范區產教聯合體成功組建;開辦云溪護工等特色工匠培訓班120余個。
“瀘州牽線搭臺,持續深化與重慶市、貴州省多地交流合作,致力于打造產才融合樞紐。”瀘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瀘州已促成川南四市、瀘永江人力資源服務“毗鄰協作”,與浙江、廣東等地簽訂勞務協作協議,舉辦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全省農民工技能大賽等國省級大賽30余場。
工學一體 精準對接市場供需
12月6日,在瀘州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飛行訓練基地,長140米、寬40米的標準化無人機跑道上,學員正在操控無人機飛行。今年,瀘州市依托瀘州職業技術學院教育資源,借助相關企業的技術力量,在全省率先開展低空經濟關聯專業校企合作辦學。
“學校堅持‘建一個專業,興一方產業,活一方經濟’的辦學思路,與中國兵器人才研究院、成都縱橫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國有企業和行業龍頭合作,共建產業學院,開展無人機應用技術的專業聯合辦學,培養面向無人機生產制造、行業應用等高素質技術型人才。”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鮑學東介紹。
培工育匠,不僅局限在學校。這幾天,納溪區東升街道居民李小萍十分開心,她通過參加云溪護工工匠班培訓順利拿到從業資格證,開始上崗工作。
“瀘州大力推動‘教培產城’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全域共建、全域規劃、全產業覆蓋、全業態發展’的技能人才培養特色路徑。”瀘州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瀘州精準對接市場人才供需,發布重點領域技能人才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目錄,創新校企合作、工學一體、雙元育人模式,重點打造瀘建工、瀘化工、川筑勞務、酒城酒匠、酒城護工、酒城主播等特色工匠品牌,定制培養、定向輸送、定崗使用技能人才。
據統計,2023年以來,瀘州累計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特色工匠培訓等各類培訓19萬人次,累計為企業訂單輸送無人機應用、電子信息、機械制造、硅基新材料等領域急需緊缺技能人才2.5萬人次。
提質賦能 激發工匠創新活力
2022年7月研究生畢業、應聘加入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后,楊貴先后在普通輪崗崗位和上甑工、中級釀酒工以及其他關鍵崗位跟崗學習。
這條職場進階之路,源于瀘州老窖搭建的“航計劃”人才成長體系。該公司制定了各職級學習地圖,搭建技術人才標準化培養路徑圖,形成啟航、潛航、遠航、領航4個培養項目,開發4200多門課程,每年開展競賽和崗位練兵60余場。
“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是瀘州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樣板。”瀘州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聚焦白酒產業、能源化工、電子信息等重點工業產業,瀘州堅持“一縣(區)一點”“一企一策”,指導不同類企業“一對一、一對N結對”進行“幫促帶”,推動改革向基層拓展延伸。
瀘州發展智匯科技有限公司黨支部副書記、副董事長胡志宇就深有感觸。近年來,在瀘州相關單位的指導支持下,其公司不斷探索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他本人也被四川省總工會授予了“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
目前,瀘州已發展示范引領類企業28家,鞏固提升類企業79家,重點突破類企業176家。
為產業工人提質賦能,瀘州持續推進“鑄匠工程”:在著力推進產教協同上,近三年新增設釀酒技術、應用化工等特色專業點30余個,基本實現瀘州產業“全覆蓋”;建立涵蓋建筑、康養、機械、化工等職業(工種)的評價機構21個,基本滿足瀘州人才評價需求。同時,深入開展“新八級工”制度省級試點、穩步開展“瀘字號”工匠評定、加快構建“一試雙證”體系。
“今年以來,瀘州評定白酒、建筑、制造等‘七大行業’‘瀘字號’工匠近8000人,其中高級工匠3138人。”瀘州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