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安裝降噪設施和為我們配備降噪設備后,工作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雖然之前的噪音環境也能接受,但是有了降噪設施后,耳朵的負擔實打實地小了很多。”近日,海寧市總工會與當地檢察院、環境局對某家紡布藝企業存在的噪音問題展開聯合回訪活動,通過收集噪音數據和采訪職工,調查整改成效,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促使企業噪聲污染標本兼治。
“今年4月,檢察院立案一起企業噪音擾民案件,并同步把案件線索移送海寧市總工會。”海寧市總工會權益保障部部長、公職律師高天峰告訴記者,他作為特邀檢察官助理,在看到抄送資料后,敏銳察覺到擾民案件的背后可能存在的職工職業病防護問題,立即啟動“工會+檢察院”職工勞動權益保障協同工作機制,開始協助辦理此項案件。
在現場檢查、當事人詢問調查以及整理有關證據材料后,案件調查組認為,本案涉事企業存在違反《職業病防治法》第四條第二款、第二十四條,《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管理規定》第三條、第十六條等相關規定的情形。“企業當時主要生產的馬面裙原料正值需求旺季,必須24小時運轉才能滿足上下游產業需求,貿然停工整改會損害勞資雙方的權益。”高天峰說,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工會立即啟動“一函兩書”機制向涉事企業發出《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同時建議生態環境保護部門下達車間加裝隔音板、隔音棉等整改要求,并會同衛健等行業主管部門開展職業病防治專項行動。海寧市總工會還與企業工會一起為職工購買、配備了一批防噪護具。截至7月底,降噪設施和防噪護具全部落實到位。
及時有效處理案件中可能存在的職工權益保護問題,源于海寧市總工會多年來對“一函兩書”機制的探索創新。在2021年與海寧市法院、人社、司法等部門建立職工維權協同機制的基礎上,年初,又與海寧市檢察院建立職工勞動權益保障協同工作機制,明確了溝通聯絡、信息通報、線索移送、會商研判、辦案協作、法宣聯動等6項工作機制,搭建工作協同、信息共享平臺,合力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切實推動工會勞動法律監督“一函兩書”制度落實、落細。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找出問題。為此,海寧市檢察院聘請擁有司法辦案經驗的高天峰作為特邀檢察官助理,將涉及企業、職工的相關案件同步抄送,讓工會干部從“娘家人”的視角重新審視案件,發現其中可能存在的職工合法權益保障問題,做到“解決一個案件,保障一批職工”,將后續可能發生的矛盾糾紛同步解決,最終實現勞動領域“小事不出企業,大事不出鄉鎮,矛盾不上交”。
同時,海寧市總工會與市檢察院互相派駐工作人員,溝通協調職工勞動權益保障協同相關工作,進一步解決在對方相關領域人才不足、專業不強的問題,推動形成工作合力,助力高水平推進治理現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