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居村書記、社區工作者2個“激勵關懷15條”后,浦東新區在全市率先制定出臺“農村社工激勵關懷15條”,在探索構建城鄉統籌、一體管理的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上又邁出堅實一步。
《浦東新區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和激勵關懷的若干措施》圍繞職業崗位優化、優化選用招聘、拓展發展空間、強化待遇保障、落實關愛褒揚5個方面,推出了一批突破性、探索性的政策,包括增設農村社工職業崗位,把村專職干事作為農村社工,納入社區工作者隊伍統一管理,力圖打破城鄉社區工作者崗位壁壘,拓寬居村一體管理“路徑”。
填補空白點,探索配備農村社區工作者
據介紹,作為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的一個關鍵環節,“農村社工激勵關懷15條”的制定出臺,旨在“探索配備農村社區工作者,增強村級儲備力量”。
比如,圍繞職業崗位方面,增設農村社工職業崗位,把村專職干事作為農村社工,納入社區工作者隊伍統一管理,填補了原有兩個措施無法覆蓋人群的“空白點”。
在選用招聘方面,農村社工招聘工作納入全區社工整體招聘,實行統一招聘;對存量村“兩委”外干部,經所在鎮黨委考察考核,可擇優分批納入農村社工,既尊重了歷史和現狀,又實現了基層干部的統一招聘,為后續一體化管理創造了前提。
居村互通方面,允許符合條件的農村社工與居民區社工之間有序交流、農村社工在街鎮之間有序流動。而待遇保障方面,加快構建與居民區社工薪酬體系逐步對接、一體運行的薪酬體系。
作為這一全新舉措的受益者,曾擔任川沙新鎮南高橋村黨總支副書記的虞偉如今已經從村干部的角色順利“轉型”,成為了川南居委會主任。
“川南居委會管轄的居民中,約有三分之一來自我原來就職的南高橋村。”虞偉告訴記者,“由于是一線屬地干部,我有兩個熟,人頭熟和情況熟,所以在新崗位很快就進入了角色,陪伴小區的回遷村民完成向居民的轉變。”
剛上任的時候,虞偉和同事們曾碰到過一件“麻煩事”——不少居民還是保留著原有的村民習慣,在小區內“毀綠種菜”,這也是大多數動遷小區的通病。于是,他就帶著居委會和物業工作人員一起上門做工作,不少阿姨們看見是自己村里的“小虞”來了,也就拉不下臉,愿意積極配合了。
激活城鄉基層干部隊伍“一池春水”
至此,浦東新區已先后出臺“班長工程居村黨組織帶頭人激勵關懷15條”“社區工作者激勵關懷15條”“農村社區工作者激勵關懷15條”,三個“激勵關懷15條”措施一脈相承、層層遞進,基本形成了互為配套、系統集成的城鄉基層干部隊伍一體化建設政策體系,構建了統籌城鄉、一體管理的基層干部隊伍管理格局,推進實現基層“隊伍建設有機制有平臺、人才培養有標桿有后備,個人職業有目標有歸屬”目標。
浦東新區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區社會工作黨委書記徐可畏表示,三個“激勵關懷15條”措施在導向上,“有為有位”更加鮮明;通過崗位等級晉升、增設創設崗位等方式做實“上升”空間,打破崗位“天花板”。
截至目前,浦東新區已有7名居村書記從七級管理崗位晉升事業單位六級職員,待遇上相當于“副處級”干部,下一步將加大擇優進編力度,積極探索破格進編,創新退休前進編,在積極“壓擔子”的同時也充分“給位子”,為實干和擔當者“鼓勁”,激活城鄉基層干部隊伍“一池春水”、激發干事創業熱情。
而隨著全區“一盤棋”管理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的建立,城鄉社區工作者崗位壁壘將逐步打破,在暢通居村書記之間、其他居村干部之間、暢通居村與其他單位之間的交流通道等方面實現制度性突破。
“我們還將繼續在加強考核激勵、待遇保障、典型選樹等方面,對履責守責盡責的居村干部,該獎勵就獎勵、該表彰就表彰、該培樹就培樹,讓居村崗位受人尊崇、令人向往成為現實。”徐可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