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安徽工人日報消息,日前,經安徽省政府同意,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稅務局聯合印發《關于擴大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實施范圍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擴大安徽省緩繳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政策實施范圍、延長緩繳期限,充分釋放政策效應,讓市場主體盡快享受政策紅利,助力經濟合理增長,穩住經濟大盤。
《通知》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七方面。
擴覆蓋范圍。實施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的困難行業從餐飲、零售等5個行業,擴大到汽車制造業、醫藥制造業等22個行業(行業名單附后)。同時,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出現暫時困難、處于虧損的中小微企業(含單位方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也可以申請緩繳社會保險費。
延實施期限。22個困難行業所屬困難企業,緩繳養老保險費實施期限到2022年底;緩繳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實施期限到2023年6月底,企業申請緩繳期限不超過1年。原5個困難行業緩繳養老保險費期限相應延長至2022年底。困難中小微企業緩繳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實施期限到2022年底。
建立白名單。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會同省稅務局、省統計局等部門,根據繳納企業所得稅、用工量、用電量等指標,通過大數據比對確認企業經營狀況,將困難企業納入省級緩繳企業“白名單”。各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合理確定困難企業認定標準,并建立市級緩繳企業“白名單”。
辦即申即享。納入“白名單”的企業,在省集中社會保險信息系統中進行標識,相關企業通過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網上辦事大廳登錄,在“2022 年階段性緩繳申請”模塊中確認申請,直接享受緩繳政策,實現“即申即享”。未納入“白名單”的企業,可線下向參保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
保職工權益。申請緩繳社會保險費的企業,依法履行代扣代繳職工個人繳費義務。不得因緩繳社會保險費,影響職工個人權益。緩繳期限內,職工申領養老保險待遇、辦理關系轉移等業務的,企業應為其補齊緩繳的養老保險費。
減企業負擔。對企業現有信息無法滿足行業類型劃分或中小微企業分類需要的,可以實行告知承諾制,由企業出具書面承諾,減少企業提供材料。
增穩崗力度。加大穩崗返還支持力度,將大型企業穩崗返還比例由30%提至50%。企業新招用應屆高校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并參加失業保險的,按每人 1000 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
實施緩繳政策的困難行業名單
餐飲業 零售業 旅游業 民航業 公路水路鐵路運輸業農副食品加工業 紡織業 紡織服裝、服飾業造紙和紙制品業 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 醫藥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 橡膠和塑料制品業 通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 社會工作 廣播、電視、電影和錄音制作業文化藝術業 體育 娛樂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