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下半場”才剛開始。京東要像坦克一樣,速度不一定最快,但一定得走得很穩、走得更遠。
——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
眾所周知,自建物流一直是京東集團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走進京東上海“亞洲一號”基地,高達24米的立體庫區里,補貨、揀貨、輸送等均由各種設備自動完成;精品倉由“人臉識別進入+紅外線掃描+24小時全流程無死角監控+110聯動報警”組合而成……這一切是不是很像最近熱映電影《上海堡壘》中的場景?沒錯,這里就是京東的“上海堡壘”——上海物流基地。
今年以來,京東明確將自己定位為“以零售為基礎的技術和服務企業”。通過持續擴大物流網絡優勢、深化低線市場布局、加速技術創新應用及對外服務布局,京東二季度收入、利潤、現金流及活躍用戶數4大核心業績指標均表現亮眼。
“盡管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京東對未來依舊充滿信心。一方面,中國始終是全球最大的成長性市場,而且消費升級趨勢將為京東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另一方面,京東將繼續探索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以產業互聯網推動傳統行業轉型升級。”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說。
人機搭配,干活不累
以前都說“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可在如今的京東物流,這句話變成了“人機搭配,干活不累”。
“我上大學時學的是工商管理專業,現在是京東無人倉的一名技術工程師。”鄒瑞2016年畢業后進入京東物流工作,2017年8月份來到上海無人倉,負責操控智能設備——六軸機器人。這位帥氣的“90后”男生與搭檔——通體乳白色的六軸機器人“大白”堪稱無人倉的“顏值擔當”,他們共同組成了京東物流的超強“人機CP”。
在之前的“6·18”,這對“人機CP”共同承擔起無人倉中入庫、視覺驗收、自動供件等核心倉儲工作,在業務量暴增3倍的情況下實現了“訂單處理零失誤”。鄒瑞告訴記者,“現在,‘大白’的效率明顯提升,與去年剛剛安裝完成時相比,視覺驗收運營效率提高了5倍。而且,這個效率還會繼續提高,因為機器人也是需要學習的,就像人做一項工作時間越長就越熟練”。
除了鄒瑞和“大白”,在京東物流,物聯網分揀系統、外骨骼機器人、智能打包設備、地狼、天狼等10余種機器人分別與一線員工組成“人機CP”,將效率同比提升了28%。
“智慧物流正在改變物流行業的人才需求結構,也為物流人才的轉型、成長提供了更大空間。在共同作業、共同發展的過程中,人與機器的奇妙組合已經變為一種新的工種,即‘人機CP’,希望它可以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京東物流CEO王振輝說,以京東物流上線的全球首套機器批量入庫系統“秒收”為例,“人機CP”每10秒就可掃描采集2000件商品信息,效率是人工入庫的10倍,真正做到了貨物“秒收”。
在京東物流“地狼倉”,智能搬運機器人每天與人類搭檔完成近20萬次工作“握手”,托舉10萬噸左右的貨物。統計顯示,“上海亞一地狼倉”的智能搬運機器人每天能讓“倉庫小哥”們少走3300萬步,大幅降低了他們的勞動強度;在“武漢亞一天狼倉”,豎立著一座高達15層的立體貨架,穿梭機器人在70多米長的“跑道”上,每天要搬著貨物完成1120公里的“往返跑”……
此外,京東物流配送機器人還在國內20余座城市落地運營,其中長沙、呼和浩特、貴陽先后建設了智能配送站,開創了全球范圍內專為配送機器人打造配送站的先河。僅今年上半年,京東物流配送機器人“運營總里程”就超過5萬公里,長期“霸占”微信朋友圈步數排行榜榜首。
今年“6·18”,京東物流又投用了全國最大規模的機器人倉群——超過50個不同層級的無人倉。這些無人倉訂單處理量同比增長超過99%,成為京東物流從容應對“6·18”億級訂單的關鍵力量。
看得見的服務,看不見的技術
統計顯示,從2018年的“6·18”到“雙11”,再到2019年的“6·18”,京東大規模內存數據庫的請求次數峰值從每秒5.5億增長到8億,再達到17億;網關訪問峰值從每秒200萬增長到300萬,再超過400萬;京東大數據實時計算平臺處理峰值從每分鐘30億條增長到70億條,再飆升至110億條,流量屢創新高。
在系統穩定性、彈性計算能力及訂單處理能力持續提升的同時,京東技術“備戰”時長卻越來越短,備戰人數也持續下降。尤其是今年的“6·18”,京東在不增加服務器資源的情況下,承載了海量流量的增長壓力。同時,超過91%的倉配一體服務訂單在當日或次日送達,物流高品質服務能力再次刷新行業紀錄。
京東是如何支撐起這樣“絲滑”的購物體驗的?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看得見的”是訂單暴漲時的“加速度”。在位于清華大學附近的京東物流北京荷清營業部,“京東小哥”陳得秘每天早上5點40分起床,6點半到站點分揀貨物,8點半出門送快遞,天黑才回到住所,中間最多休息兩個小時。“遇到大促的日子,一天可能要送1000多單,從早上一直送到晚上九十點。”陳得秘說。
海量交易的背后是消費者“看不見的”技術體系的強力支撐,這是京東從容應對訂單波動的“秘密武器”。作為支撐萬億元成交金額的基礎設施,京東“阿基米德系統”集合了大規模容器調度、數據庫與存儲、微服務、智能圖片技術、異地多活和智能運維等技術能力,以算法來調度流量分配,“削峰填谷”,實現了服務器資源的精準預測和秒級編排調度,大幅提升了資源利用率。今年“6·18”,僅阿基米德系統節省的硬件資源成本就高達數億元,充分展現了京東技術精細化運營的成果。
同時,京東云提供的技術支撐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與去年“6·18”相比,京東云CDN(內容分發網絡)峰值帶寬同比增長65%,其中視頻流量同比增長113.9%,所有突發流量均穩定承接,京東云CDN能力獲得近20倍增長,并積累了包括電商大促等在內的大型及突發場景應對經驗。
此外,在從容應對訂單暴漲的同時,京東在線智能客服還可提供24小時全天候服務,并且能夠獨立解決其中90%的問題,目前其服務范圍已擴展到京東物流業務。6月1日,京東語音智能客服機器人首次上線,為用戶提供智能語音應答服務,“6·18”當天接待消費者超過兩萬人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基于NeuHub京東人工智能開放平臺的情感分析系統能夠精準識別用戶心情,讓溝通更有溫度。
基于“以零售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的定位,目前京東已建立起較為完善的零售基礎設施體系,并面向社會開放,以幫助更多合作伙伴成長。近日,科技部公布了最新一批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并宣布依托京東集團建設國家新一代智能供應鏈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領銜智能供應鏈國家戰略發展。這意味著,京東智能供應鏈將從生產、流通、消費三大場景入手,全面助力現代供應鏈建設,提升中國供應鏈整體競爭力水平。
渠道下沉,低線滲透
不知道您是否還記得,在北京舉行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上展示了這樣一張照片——在海拔4000米的西藏拉薩當巴村村民多杰家,多杰因為收到了網購的洗衣機,笑得特別燦爛。為了給多杰送去這個“大家伙”,京東配送員扎西平措先是驅車上百公里,然后扛著洗衣機爬上了多杰家所在的山崗,最后還幫他安裝好洗衣機。
實際上,早在2016年京東物流就已經實現了大件和中小件物流所有區縣全覆蓋的目標。
日前,京東又發起了“千縣萬鎮24小時達”時效提速計劃,重點針對低線城市城區、縣城以及周邊鄉鎮提升物流水平,預計2020年即可見成效。不難看出,隨著中國互聯網逐步向低線市場滲透,下沉服務將成為京東下一個發力重點。
今年5月份,京東宣布“將在微信上打造一個新京東”,目的是“重點深挖微信市場,拓展低線市場用戶”。騰訊將繼續在微信平臺上為京東提供位置突出的一級和二級入口,為京東帶來更多流量支持。
近日,京東拼購又宣布接入“微信—發現—購物”,全面開放招商類目并減免平臺使用費。未來,在微信社交流量和全品類商家入駐的雙向加持下,京東拼購將更精準地匹配商家及用戶需求,成為京東面向低線市場的“下沉新引擎”。
家電是低線市場消費重點之一。來自京東家電專賣店的銷售數據顯示,今年“6·18”,在村鎮居民所購買的平板電視中,有51%是55英寸及以上的大屏幕電視,全面屏電視銷量比去年翻了一番。
早在2014年底,為解決農村電商物流不暢、安裝難、服務貴等問題,京東就成立了第一家京東幫服務店。京東幫服務店能夠提供農村“最后一公里”配送、家電調試安裝及售后服務,將觸手最大程度地伸向農村各個區域。
如今,依托京東幫服務店的京東家電專賣店已成為京東家電渠道下沉的重要落地形式。目前,京東家電專賣店已累計開店超過1.2萬家,預計年內將增至1.5萬家。
發力線下,擴展零售“場”
6月6日,在南京新街口商圈,經營面積超過8000平方米的京東五星電器超級旗艦店開業。作為京東戰略入股五星電器后開設的首家“線下實體超級大店”,該店開業當日銷售額便突破5500萬元,一舉打破了五星電器開業期間歷史紀錄。截至6月9日晚間,開業僅4天的“超級大店”客流量突破5萬人次,營業時間甚至延長至凌晨。
在線上耕耘多年之后,進一步豐富場景成了京東新的拓展重點。從建立“京東之家”到采用推廣加盟模式的京東便利店、家電專賣店、京車會,從中心化的PC端、APP到去中心化的社交電商、智能硬件,無處不在的零售“場”已成為購物需求的新觸點。
比如,面向低線城市的電腦城及校園市場,京東推出了以銷售電腦數碼品類為主營業務的京東電腦數碼專賣店,目前已開業160余家,覆蓋100多座城市,預計年內將實現300座城市、300家專賣店的目標;為解決低線市場快消品渠道混亂、成本過高等問題,“京東新通路”推出了一站式B2B(企業對企業)訂貨平臺“京東掌柜寶”,為全國上百萬個中小門店提供優質正品貨源。同時,京東新通路于2017年啟動了“京東便利店”項目,通過品牌、貨源、門店科技等賦能、升級傳統小店。目前,京東便利店已在全國遍地開花;240家京東京車會門店已先后開業,覆蓋北京、上海等49座城市,消費者在京東購買輪胎、汽車保養、洗車等產品后,可選擇任意一家線下門店享受相應的汽車服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京東金融小站。它是一種以運營用戶為中心的線下實體網點,能夠為周邊用戶提供商品、物流、金融、便民等服務,一站式解決用戶的日常需求。目前“小站”站點已超過2萬家,覆蓋1萬個鄉鎮,服務用戶超過2000萬。
從線上到線下,京東正構建起一張人、貨、場的大網。他們從商品開發、大數據營銷、智能供應鏈、智能物流、互聯網金融等全鏈條入手,有望從根本上補齊低線市場零售體系短板,搭建起覆蓋城鄉的低成本、高效率零售服務網絡,真正填平數字鴻溝、縮小城鄉差距。
“零售‘下半場’才剛開始。京東要像坦克一樣,速度不一定最快,但一定得走得很穩、走得更遠。”廖建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