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去何從 李法明 畫
今年高考之后,有兩組數字引起了國人的廣泛關注:一組是今年高校應屆畢業生達到699萬人,網友稱之為“史上最難就業年”;另一組是今年高考學子的棄考100萬人,這其中不少是農村孩子,這使得人們對一向被視為改變人生命運的大好機會――高考的思考更加深入。
當高考“棄考”相遇“最難就業年”,我們該做怎樣的思考?為什么現在不少農村孩子不愿讀書?為此,連日來筆者到湖南郴州市蘇仙區坳上鎮、白露塘鎮等學校采訪。
中學校長的郁悶心事
中考在即,坳上學校校長曹明順臉上布滿陰霾,他的學生在此前的模考中大排名并不理想,對于多少學生能考上重點高中他無法抱太多期待,與此同時,還有一些學生選擇初中畢業就直接幫家里做生意或者外出打工。為此,他感到心痛,卻毫無辦法。
曹明順是郴州北湖區石蓋塘鎮光明村人,當時村里共有40多戶200余口人,他是恢復高考后考上中專的第一個人。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村里的人教育孩子時都以他為榜樣,鼓勵孩子爭取跳出“農門”。身為中學校長的他備受人們尊敬。
然而,近幾年,令他郁悶的事情越來越多,學生考上重點高中的越來越少,鎮里考上大學的人數也連年下滑,就連教師――這個他最看重的身份,在人們眼里也貶值了,富起來的村民更喜歡調侃他有限的工資。
曹明順介紹,如今,我們學校無論是在硬件上還是在軟件上都遠遠好于10多年前,教學設施設備與城區學校相差無幾,美化亮化綠化工程比城市有的學校還要好。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全鎮每年要考一二十名大學生,鎮初中每年要考20多名中專和重點高中生,到每年8月份家長請“謝師宴”時,都要分批安排任課教師赴宴。那時當老師的雖然工資不高,卻有一種成就感,受到家長們的尊敬。學校曾經是郴州市教育的一面旗幟。如今,這所學校的成績卻漸漸褪色了。
曹明順說:“隨著我國高等院校的擴招和大中專生的不再包分配,大學生找工作難的問題凸顯,農村孩子看不到直接的現實效應,家長們也把教育投資與經濟回報掛鉤,對孩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的說法產生了質疑。加之近年來郴州城區‘南延東進’的實施,地處南面的坳上鎮已納入郴州市的城市規劃。不少農村家庭搖身一變成了百萬元戶,一些農村年輕人不是“富而思進”,而是滿足于現有的富裕生活,‘讀書無用論’的風氣慢慢抬頭,全鎮每年難考出幾個大學生!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在郴州農村,大學生神圣光環已不再有。以往,農村如果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學,那是光宗耀祖的事;現在,農村不再羨慕出了大學生的家庭。在有的地方,一些人反而擔心供讀大學生的家庭會向其借錢。讀完大學需七八萬元的高額費用,畢業后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已使大學生的頭銜不再誘人,對農村中小學生學習方向和目的造成很大影響。
曹明順自嘲地說:“唉,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老家10年前已變成了郴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我老弟雖然只讀了初中,現在已經是百萬富翁,家里僅靠賣土地就分到了近百萬元,不但蓋了一棟五層樓的別墅,買了小車,還在附近的宇騰化工廠上班,兩口子一個月共有5000多元的收入,‘五險一金’與我們國家公職人員一樣交,且還可以照顧家里的老人和農活,日子過得比我這當老師的兩口子還要瀟灑,F在一些上一般大學的大學生畢業后還要靠家里補貼,還比不上在村里工廠工作的收入高,兩相對比,城郊孩子哪有一心苦讀考大學的動力!”曹明順無奈地感嘆道。
村民富起來了,學生卻越來越難管
白露塘學校副校長胡志宏也向筆者大倒苦水:“自從上世紀90年代郴州有色金屬出口加工區成立以來,周邊農村的村民仿佛在不經意間就成了百萬富翁。一棟棟漂亮的新房子拔地而起,村民們憑著賣土地的收入和出租房子的收入過上了安穩而富足的生活,大多數婦女不是成天坐在家里打牌、搓麻將,就是跳舞、買彩票,男人們在附近工廠打工。一些家長素質高的、有遠見的,則想辦法紛紛將孩子送到城區的好學校讀書;一些文化程度低、只見眼前利益的,就將孩子讀完初中作為自己的義務,一般不關注孩子的學習,導致我們學校的學習風氣越來越差,學生越來越難管!
郴州是湖南省的“南大門”,素有“有色金屬之都”、“煤炭之鄉”和“溫泉之鄉”的美稱。由于與廣東省毗鄰,再加上湖南人有“吃得苦、霸得蠻、懶得煩”的特性,豐富的礦產資源造就一大批勇于“霸蠻”的富翁。這些礦老板大多沒有什么文化,僅靠一點冒險精神一夜暴富;一些打工者在廣州、深圳等地靠搞裝修、開的士也迅速地發家致富。每到節假日,這些在沿海城市成為老板的人,都開著小轎車衣錦還鄉,這些老板的孩子在向人炫耀的同時,農村學生也覺得沒有多少文化的父母親照樣能干大事。久而久之,農村人覺得“學習無用”。
胡志宏向筆者分析起農村孩子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一是如今當地生活條件好了,一點也不比城市差。孩子們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沒有了學習的動力,覺得讀書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二是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現象的出現,引發“讀書無用論”在農村蔓延。即使讀完大學在城市找到了一份工作也要為生計而奔波,還不如好好地享受眼下的富裕生活;三是農村基礎教育水平仍趕不上城市,農村孩子從第一步就輸在起跑線上,從開始就沒有對學習產生興趣,以后也很難再產生興趣;四是一些農村人仍迷信鐵飯碗,不分配工作就覺得讀書無用。孰不知學習是提高個人素質,以適應更好的競爭;五是不少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使家長和學生看不到希望。再加上學校一些學科的枯燥無味,單一的授課模式,沒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真正使學生做到好知、樂知。
農村教育“短板”亟須補齊
筆者走訪發現,與前幾年信息閉塞相比,如今也有不少農村孩子腳踏實地,對自己的前途有著清醒的規劃,一證在手不如一技傍身,他們的選擇更著重現實。
去年7月份,筆者堂兄家的女兒張巧突然放棄讀高三,決定去讀高職院校,急得堂兄像熱鍋上的螞蟻,一連打了幾個電話找筆者勸張巧。她的反應倒很平靜:“憑我這樣的成績,明年高考頂多能考上個‘二本’或‘三本’?吹礁改该刻爝@么辛苦地為我們操勞,我實在是過意不去!再說讀完四年大學,至少得花七八萬元,到頭來還不一定找得到好工作,還不如現在去讀高職學院,以減輕家里的負擔,今后就業還容易些!甭犃藦埱傻幕卮,筆者當時深深佩服這個孩子的理智選擇。
郴州市第一職中教師周崗有感于他的一些學生的現狀,痛心地指出:“眼下,郊區一些農村學生,畢業后因為缺乏生活技能,進城打工沒門,搞二三產業無路,只好在家里閑著,家長們也覺得現在富了,孩子在家花不了多少錢,暫時不工作也沒關系。畢業后的農村青年不能很快融入當地的經濟活動,造成農村勞動力的巨大浪費和盲目流動!
除了“讀書無用論”抬頭,筆者發現,農村教育水平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農村孩子的競爭力,降低了孩子讀書的信心。不少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陳舊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也是“聽、寫、讀、背、考”的五段式。這種原始落后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時代教學的需要,也加重了師生負擔。不少學校經費緊張,除了購置必須的辦公和教學用品來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外,已無其他能力添置電教設備、投影片、圖書、課改資料等教輔設備,基本上難開展新課改實驗活動。
筆者走訪了幾位致力于農村教育的老教師,他們認為,教育要因地制宜,對農村學生的教育應該面向農村,創辦農村特色教育,開設以實用技術為主題的課程。將課改融入教學,超越課堂,讓學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學習,觀察農村生活和周邊事物,提高學生的觀察和動手能力,設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發能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教育環境。此外,加大經費投入應該是當前促進農村學校發展的重要手段。
厭學潮流在沖擊著中國農村基礎教育。人們期盼這種現象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補齊農村教育“短板”,只要多走一小步,就能讓農村學子重燃希望。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廣告合作 -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獵頭服務 - 防騙手冊 - | |||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碩博人才網 版權所有 第一域名:www.successionplans.net第二域名:www.shuobo114.cn 碩博人才網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務的人才招聘網站,是國內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譽保證。并提供招聘會信息、人才市場信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