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職工技術服務隊的“掌舵人”,技術創新工作室的“靈魂”,更是衢州眾多企業的福星,技術攻關的“110”。
他叫楊宗斌,全國優秀教師、衢州綜合中專的特級教師。
楊宗斌,今年51歲,浙江工學院機械制造專業本科畢業,曾在一家國有大型企業任職多年,他從一線職工做起,逐漸走向技術崗位,通過多年刻苦打拼,既有高超的實踐技能,又有豐富的理論知識。
2005年2月,楊宗斌被調任管理衢州中專實訓基地。當時的實訓基地,可謂“窮得叮當響”:20臺數控機車閑置半年,無人會操作。沒有機床,也沒普通機車,沒有車間,更沒有工藝流程。
在無經驗、無師傅、設備十分簡陋的情況下,楊宗斌先自己學。他托人從上海買了一批書,結合網絡遠程教育視頻自學。得益于在工廠11年的浸淫,他逐一解決了實訓基地機車的工藝問題,學會了數控編程。當年9月,他首次參加衢州市第二屆數控車床操作技能競賽,就一舉獲得第四名。
“職業中專只有走進企業,才有發展之路,否則就是紙上談兵。”在他的積極倡導下,學校走“企校聯動,產學研一體化”建設之路。幾年下來,學生實訓由純消耗性練習變為生產性實訓,并完全實現了以產養訓的效果,實訓基地設備也更加齊全。
作為數控技術專業的帶頭人,他承載著推動專業“爭先、領先、率先”發展的重任,擔負著示范、影響、引領專業教師改革探索的使命。通過十多年的努力,衢州中專機電數控專業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從2002年的1個教學班發展到現在的26個教學班、1686名在校生。他所負責的8000多平方米實訓基地,擁有價值近3000萬元的機械加工設備,是浙西地區設備最完備、設施最先進、技能技術水平領先的實訓基地,被評為國家級實訓基地。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一名省特級教師,楊宗斌深知,國家要培育“大國工匠”,技工學校實訓基地的作用舉足輕重。他帶領團隊,先后走進了溫州泰順職教中心、武義縣職校、龍游求實職業中專、新昌技師學院等8所中職學校,協助他們完成第三批省示范校驗收準備以及浙江省質量提升工程項目的申報工作;他帶領團隊,走進沈陽機床、浙江精科等15家企業,調研人才培養的適用性問題;走進寧波婁特工作室、新昌俞升強大師工作室 ,學習經驗;走進珠三角,考察深圳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東莞機電學校、廣州中山技師學校等8所職業院校,尋找職業內涵發展的路徑。
這幾年,由楊宗斌指導的學生,多次在省市技能大賽中獲獎。
2012年11月,楊宗斌被衢州市總工會授予技術服務隊隊長一職,負責全市企業職工數控車床技術培訓。他先后組織和開展了萬名農民素質培訓、下崗職工免費技能培訓、企業員工素質提升培訓等培訓工作。
“衢州市的空氣動力風控機械產業需要一批技術藍領,我們有義務去培養專業人才,以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楊宗斌說起加入服務隊的初衷。
在服務職工、服務企業、服務產業的道路上,楊宗斌竭盡全力,貢獻著自己全部的技術和經驗。他深入企業,與本地浙江紅五環集團、浙江開山股份有限公司、衢州煤機廠等30多家企業建立了緊密型校企合作關系,積極探索“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先后開辦了“紅五環班”、“開山班”、“煤機班”、“勞克斯班”等30多個訂單班級,為衢州市空氣動力產業培養了5000多名技術藍領。
楊宗斌的團隊為企業解決了60多項技術研發難題,被稱為企業的“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