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還在讀大二的闞逸龍因創業而耽誤了學業,考試掛了六科。無奈之下他向母校南京工程學院提出了留級申請,幸運的是國家推出了“休學創業”政策。闞逸龍因此成了南京高校的第一批政策受益者。5年過去了,闞逸龍的公司辦得風生水起。近日,他作為大學生“創業英雄”百強代表回到南京工程學院,為學弟學妹們開講。
他是南京最早休學創業的大學生
戴著黑框眼鏡,一身黑色西裝,在舞臺上侃侃而談的闞逸龍成熟、自信。他幽默地說:“我自幼家境貧寒但聰明伶俐不乏可愛動人。”雖然是玩笑話,但出生于連云港小縣城的他家境確實不太富裕,大二時吃飯都是女朋友付錢。因此闞逸龍說,選擇創業的第一目標就是為了賺錢。
剛開始愛好攝影的他干起了個體攝影。通過幫人拍照片,他賺下了約1萬元的“創業基金”。有了本錢,他又干起了服裝租賃。再到后來發展成拍照、服裝、制圖、打印的“一條龍”服務。后來經常在外跑生意的闞逸龍發現,作為一個初來南京的年輕人,出門在外,最痛苦的就是找不到自己需要的生活配套場所。他由此想到開發手機APP“城市之星”,把關于衣食住行的信息囊括進去。這個點子讓他的公司越做越大,在老師的支持下,來自浙江杭州的投資人為這個項目注資5000萬。
不過正是在為公司奔波忙碌中,闞逸龍的學業耽擱了下來,一個學期掛了六科,“一邊忙創業,一邊忙補課,感覺要崩潰了。”幸運的是,2014年底,國家出臺了大學生休學創業政策,高校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學生休學創業。闞逸龍成為南京高校首批休學創業的大學生。
沒放棄學業,已經拿到畢業證
休學后,闞逸龍并未放棄學業,一有空就復習落下的功課。他笑言不想成為學弟學妹心目中的反面教材,他覺得自己有責任給學弟學妹們樹立一個正能量的形象:即使創業成功也要完成學業,學生這個身份要做到有始有終。因為創業,闞逸龍的大學上了六年,終于在2016年7月以畢業設計優秀的成績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如今,闞逸龍的第一家公司進入平穩運營期,他正在打造第二個品牌“暖男君”,他本人入選了由團中央學校部等單位發起的“大學生創業英雄百強”。
闞逸龍坦言,他每天接10來個創業咨詢電話,主要咨詢者是在校大學生,其中90%以上是男生。每當接到學生的電話,闞逸龍都會耐心地幫他們分析項目并提出意見。不過闞逸龍發現,大學生拿出來的項目90%左右不太靠譜。“學生們的想法很好,但他們生活范圍窄,很多項目前人已經在做了,或是別人做過了失敗了。我們在創業圈中看到了大量的案例。”闞逸龍說,如果對方性格是比較猶豫的類型,他也會勸說放棄創業。“因為創業路上你會遇到無數的困難,需要每天做出選擇,這對性格猶豫的人來說太痛苦了。”他不建議大學生在沒有項目、資金、人脈的前提下盲目創業,“至少你的項目要有80%以上的成功率,你才能去創業。”而休學創業的決定更加要慎重,“光憑一腔熱情,草草休學了,很有可能創業和學業兩邊都落空了。”
和“包子哥”結成“江寧合伙人”
闞逸龍說,想到當年學生時期的創業艱辛,他想幫助更多的大學生完成創業夢想,讓更多的創業者“抱團”。他目前擔任高校青年創業聯盟“江寧合伙人”的副會長。
闞逸龍告訴記者,“江寧合伙人”由他的校友——南京“和善園”“包子哥”劉伯敏等一群大學生創業團隊發起,在共青團江寧區委的幫助下成立的。“江寧合伙人”主要是面對江寧大學城,幫助更多大學生實現創業夢想。如今,“江寧合伙人”從最初的15支隊伍已經發展到37支近300人,創業導師8名。
闞逸龍說,“江寧合伙人”的門檻并不高,“只要你有確定的項目,你就可以帶著你的團隊過來,這更像一個抱團取暖的地方。大家可以一起來討論你的項目可行性,實現資源共享。成員們在生活中也是好朋友,會不定時聚餐,在群里開玩笑或者探討問題。”
調查數據
四成在校生有休學創業想法
此前中國青年報的一份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中,40.1%的受訪者表示會選擇休學創業,30.5%的受訪者不會,29.4%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對于一些人不會休學創業的原因,58.6%的受訪者表示是實踐經驗不足,52.0%的受訪者表示是缺乏創業資金,47.8%的受訪者直言是缺乏社會經驗,容易碰壁走彎路。受訪者對休學創業的顧慮還有:“在校成績、學分等容易脫節”(31.0%),“不容易獲得家人支持”(26.2%),“社保會中斷”(20.7%)等。
政策背景
教育部休學創業
政策變遷
◎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生休學創業。
◎2017年2月16日,教育部公布了對《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的最新修訂,其中,建立休學創業的彈性學制引發關注。
這是2005年以來,《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定》首次修訂。修訂后,《規定》允許學校根據情況建立并實行靈活的學習制度,對休學創業的學生,可以單獨規定最長學習年限。創新實踐、休學創業的學生,經個人申請學校批準可以轉入相關專業學習;參加創新創業等活動以及發表論文、獲得專利授權等與專業學習、學業要求相關的經歷、成果,可以折算為學分,計入學業成績。
///失敗的他們>>
跟蹤一年,休學創業者全軍覆沒
梁優沒想到,自己的創業項目竟會被霧霾“毒”死。
從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專業休學的梁優,2015年8月起,和兩個好兄弟開始了親子戶外游的創業項目,集中在北京和天津兩個城市。當年“十一”黃金周期間,他們實現了五六十萬元的流水。兩個月下來,團隊就賺了十萬多元。
萬萬沒想到,進入11月,“幾乎每個周末都是大霧霾”,還怎么會有家長帶孩子參加戶外游呢?熬到12月,氣溫又急轉直下,人們都躲在家貓冬。
雪上加霜的是,團隊也出了問題,有人從公司賬上借錢不還,導致公司周轉不靈。因為股權結構不合理,沒人愿意填這個坑。更嚴重的是,傷了兄弟間的感情。終于,沒有熬過自己人生23年來最冷的冬天,梁優在2016年2月選擇了離開。回校做畢業論文時,他的題目選的是《淺析國內股權眾籌中的合同關系》。
——這只是《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跟蹤的幾個休學創業案例之一。2015年10月,《新華每日電訊》以《大學生休學創業,靠譜嗎?》為題,報道了幾位大學生休學創業的故事。時隔一年記者回訪時發現,幾位休學創業的大學生“全軍覆沒”,都已“休業返學”。
分析原因時,有當事人認為,主要有兩件事沒能搞清楚,一是商業模式 ,二是團隊管理 。總的來說,就是“不知道該怎么運營一家公司”。而對于這段經歷,幾位當事人的看法大體比較樂觀,“權當試錯”。
///成功的他們>>
2014年12月,教育部發文要求各高校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生休學創業。兩年多時間過去了,媒體報道的休學創業成功案例并不多,但一些已經“揚名立萬”的年輕人身上,還是能看到一些與“休學創業”相關的影子——
那些創業成功的“大學生”
大二開始設計桌游的黃愷
黃愷2004年考上中國傳媒大學,大二開始設計桌游。2006年,他在網上售賣“三國殺”游戲,令其風靡全國。2012年,黃愷進入《福布斯》中文版“中美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名單。
放棄學業創辦美團的王興
王興在清華畢業后留學美國特拉華大學,2003年他放棄美國學業,回國創業成立校內網(2006年被收購)。2010年,他創辦團購網站美團網。2014年,王興入圍2014年度華人經濟領袖。
上海大學肄業生郭敬明
郭敬明大學時成立“島”工作室,逐漸建立起商業版圖。2008年,郭敬明在上海大學肄業。2008年-2012年,他陸續出版《小時代》三部曲,并于2013年自編自導電影《小時代》。2014年,郭敬明在福布斯中國名人榜上排名第27位,同年,上海大學影視學院聘其為“客座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