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就業服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動公共就業服務全面提質增效,今年以來,縣人社局積極打造“家門口”智慧就業服務站,基本實現全縣就業服務一個平臺、就業數據“一個出口”、就業幫扶“一個標準”、崗位資源“一庫共享”的就業服務新格局。
資源共享 崗位直達基層
“我原本在外地工作,現在為了方便照顧小孩,想回到家鄉工作,有合適的崗位請幫推薦一下!11月22日,在黃堡鎮智慧就業服務站,馮永丹女士填寫了求職信息。
記者在智慧就業服務站看到,電子屏幕上不斷滾動著企業招聘信息,導購、保安、家政、人事專員等崗位信息密集,企業用工需求、薪資、工種一目了然。
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馮女士很快就相中一份餐飲店的工作,經過溝通,店家同意馮女士下午就去上班。從登記信息到入職,馮女士僅用時30分鐘。
“家門口”智慧就業服務站設立職業介紹、就業援助、創業扶持、技能培訓、勞動維權等服務功能區,系統匯集全縣9000余個就業崗位、百余條就業創業政策、20余條政策宣傳短視頻等服務資源,縣、鄉、村三級就業專員均可實時調取和使用,實現全縣資源共享。
今年,縣人社局聚焦人口密集區、產業集中地帶、搬遷安置社區等關鍵區域,聯合城關鎮、馬良鎮、黃堡鎮、店埡鎮等地先行建設智慧就業服務站,實現服務站點規范化、服務對象精準化、服務流程標準化、服務手段信息化、服務范圍全域化,為勞動者提供“家門口”的全周期、全要素、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
據統計,全縣四個“家門口”智慧就業服務站自建成以來,累計提供政策咨詢500人次,推薦就業崗位2000余個,初步促成就業意向173人。
業務智辦 服務下沉基層
“首先需要注冊賬號,然后進入簡歷頁面完善個人基本信息、選擇意向工作地點和意向崗位,接下來等著系統自動匹配。”縣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告訴求職人員。
家住城關鎮河西社區的趙雅雯,2023年大學畢業,學的是計算機專業,想找一份合適工作。今年初,在城關鎮智慧就業服務站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趙雅雯將個人信息錄入智慧就業平臺,結合手機端“零工之家”小程序內“我要找工作”,半個月后,接受了系統推薦的工作崗位并成功入職。
為方便轄區內居民快速定位,尋找合適崗位,縣人社局利用大數據系統,建立就業數據分析、失業風險研判、重點人員“一人一策”檔案等制度,實現就業信息精準匹配動態更新,全方位開展重點群體就業幫扶。
同時,持續優化經辦流程,簡化審批材料,壓縮受理時限,將53項就業創業經辦事項的辦理權限,下放至各地智慧就業服務站,目前所有業務均實現“24小時辦結”。
截至目前,全縣依托服務站兜底幫扶低收入家庭、零就業家庭等特殊困難群體就業3112人,利用智能匹配功能,為企業發放就業創業補貼900余萬元,為創業者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36億元。
融合產業 幫扶融入基層
“通過此次培訓,思想上有啟發,技能上有提高。要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產中去,當好種植技術推廣帶頭人!痹诘陥烘倕⒓痈呦悴柚谱鲙熍嘤柊嗟膶W員劉正富說。
茶葉是保康的特色產業、支柱產業、富民產業,縣委、縣政府把茶葉產業鏈作為五大產業鏈的首鏈,縣人社局為更好服務全縣茶農和茶葉企業,聘請茶界資深專家采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授課方式,把職業技能培訓辦到田間地頭,通過技能培訓助力茶葉產業蓬勃發展,培育“保康高香茶制作師”特色勞務品牌。
縣人社局充分發揮“家門口”智慧就業服務站的基層根據地作用,定期走訪服務站周邊企業,采集各鄉鎮勞動力培訓意向,結合茶葉、中藥材、家政、餐飲等產業行業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訂單式培訓,真正將培訓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今年以來,共組織培訓95期,培訓學員5614人,培訓合格5152人。
與此同時,圍繞本地茶葉、中藥材、康養、家政產業打造“?蹈呦悴柚谱鲙煛薄氨?档赖厮帋煾怠薄氨?翟律眲趧掌放,為本土企業開展定向式培訓22期,輸送勞動力781人,不斷推進就業幫扶融入基層、貫穿全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