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益得到了維護,生活得到了關愛,對于云南省臨滄市雙江縣沙河鄉允俸村婦女李紅(化名)來說,日子又有了奔頭。
兩年前,允俸村婦聯執委在走訪中,村民李紅反映,她丈夫病逝前有4畝土地,因戶籍和公婆在一起,公婆將土地收回,她和兩個孩子沒有土地,生活難以為繼。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村婦聯主席艾蕊與村人民調解員一起到李紅公婆家核實情況,講解婦女權益保障法相關規定,最后李紅公婆同意將4畝土地給她使用。在此后的回訪中,了解到李紅因母親患有乳腺癌需要照料,縣婦聯立即開展關愛慰問,幫助申請2024年“兩癌”救助資金。
“維權+關愛”是云南“巾幗普法鄉村行”活動的重要舉措之一。據了解,云南省婦聯會同省委網信辦、省司法廳等多部門將“巾幗普法鄉村行”活動融入全省法治鄉村建設和“法治宣傳助力鄉村振興行動”,以“普法+助農”“普法+易俗”“普法+關愛”“普法+調解”“普法+護蕾”為重點,扎實推進為婦女兒童辦實事解難題。
將法律知識送到鄉村每一個角落
在昆明市祿勸縣,活躍著一支“巾幗普法鄉村行志愿服務隊”,隊伍主要由婦女兒童維權站志愿服務隊、女律師志愿服務隊、女法官志愿服務隊、農村婦女法律明白人志愿服務隊等共8支來自各行各業的女性組成,在村頭巷尾、田間地頭總能看到她們與婦女群眾面對面交談、面對面普法的身影,她們將法律知識送到鄉村的每一個角落。
在云南,這樣的巾幗普法場景隨處可見。今年年初,云南省婦聯與省農業農村廳、省民政廳聯合下發《關于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兩頭空”“兩頭占”問題排查化解專項行動的通知》,聯合開展調研,指導各地圍繞婦女權益保障,加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政策法規宣傳,廣泛宣傳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目的意義以及農村婦女、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應享有的各項權益。
為了讓普法更具專業性和實效性,云南省婦聯組建法律、心理、婚姻家庭宣講專家團隊,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深入基層一線開展普法宣講,廣泛宣傳普及民法典、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家庭教育促進法和青春期心理健康、心理壓力調適、婚姻關系調適等心理健康知識,不斷增強婦女群眾法治意識和依法維權能力。截至目前,全省各地開展普法宣傳5800多場次,覆蓋55萬多人。
以普法行動助力移風易俗
李媛是峨山縣嘿膩村婦聯巾幗志愿服務隊伍的“移風易俗宣講員”,她不僅以身作則“零彩禮”嫁女兒,還走村串戶,用鄉土語言結合法律知識和身邊實際案例,為村民普法釋疑,引導村民自覺摒棄高額彩禮互相攀比、大辦宴席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
這是最基層“普法+易俗”的生動實踐。據介紹,云南省婦聯領導班子成員和機關各部室、直屬單位分別掛聯全省129個縣(市區),結合開展宣傳宣講、送法、家庭教育服務、接訪、關愛服務、志愿服務和訪察送系列活動,圍繞樹立家庭新風,重點宣傳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倡導兒童利益優先,預防家庭暴力,建立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關系,倡導移風易俗、杜絕天價彩禮。截至目前,開展“普法暨引領婚育新風”宣講53場次,覆蓋2萬余人。
隨著普法行動與移風易俗的深度融合,一系列活動豐富多樣、落地見效,婦女群眾對于法律法規、依法維權的意識不斷提升,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為普遍共識。
以矛盾糾紛化解助力鄉村治理
站在“情”和“理”的角度梳理事件,運用“面對面+背靠背”調解法鎖定矛盾點,擺事實、講道理、宣傳法律知識逐步引導當事人放下心結……這是云南基層婦聯總結出的化解矛盾糾紛的“法寶”。
2022年6月,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婦聯、隴川縣婦聯駐隴川縣章鳳鎮芒弄村的工作隊員接到電話報稱:有一對婆媳發生口角,升級至互毆,縣婦聯的工作隊員前往調解。對婆媳雙方進行家庭暴力方面的普法,剖析兩個人各自存在的問題,勸導要學會換位思考,婆媳終于放下芥蒂。同時,還為兒媳聯系了一個制衣企業的工作。如今,家庭收入增加了,婆媳關系和睦了,成為當地美談。
為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今年2月,云南省婦聯印發了《云南省婦聯機關及直屬單位“下基層送法活動”工作方案》和《云南省婦聯機關及直屬單位“下基層接訪活動”工作方案》,整合檢察院、法院、公安等資源,發揮各縣(市區)婦女兒童“一站式”關愛服務中心作用,積極開展普法宣傳、矛盾排查、投訴受理、糾紛調解、心理疏導、法律援助、詢問取證和關愛幫扶,推進矛盾糾紛多元調處化解。
目前,已實現全省每個行政村至少配備一名婦聯組織“法律明白人”,基層婦聯干部參與村務管理、組織婦女發展、化解矛盾糾紛、開展普法宣傳的能力不斷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