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一大早,65歲的寧陜縣筒車灣鎮海棠園村村民柯有忠來到村衛生室問診。鄉村醫生葉芳為他測量血壓、配藥開藥,并仔細叮囑用藥事項。
柯有忠患有高血壓、肺氣腫等慢性病,每個月都要到村衛生室開藥。“以前,村衛生室藥品不全,有些藥必須得去縣醫院開,很不方便。”柯有忠深有感觸地說,“自從村衛生室加入醫共體后,藥品由總院統一采購配送,價格降了不少。總院的專家還經常上門問診。”
今年,寧陜縣以組織架構統建、資金打包統合、服務能力統提、內部運行統管的“四統模式”為抓手,組建起以寧陜縣醫院為牽頭總院,縣中醫醫院、縣婦幼保健院和11個鎮衛生院為分院,覆蓋78家醫療機構的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簡稱“寧陜縣醫共體”),讓群眾就近享受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管理數智化 “家門口”掛上專家號
“我看到膽囊里有結石。患者右上腹痛可能是結石造成的。”8月19日,在寧陜縣醫共體分院筒車灣鎮中心衛生院,醫生楊航在為筒車灣鎮群眾李朝峰進行超聲檢查。20多公里外的另一端,總院醫生康婷通過電腦屏幕上的實時畫面看到超聲圖像,與楊航進行遠程會診。
63歲的李朝峰因為腹痛來到筒車灣鎮中心衛生院檢查,15分鐘就拿到了診斷結果。“過去,到縣城醫院看病得用一天。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做超聲檢查,還有專家給會診,省錢省時又省心。”李朝峰說。
除了遠程超聲會診外,遇到難以確診的情況,筒車灣鎮中心衛生院還能將心電圖、醫學影像等“一鍵上傳”,急診10分鐘內、門診半小時內就能收到診斷結果。
“通過遠程診斷、遠程會診系統,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縣級專家的服務。在與專家的交流中,基層醫生的業務水平也得到提升。”筒車灣鎮中心衛生院院長齊治平說。
這樣資源下沉、互聯互通的遠程診療模式得益于寧陜縣醫共體構建的數智化管理運營體系。“遠程診療數智平臺上連三甲醫院、下接鎮村,反饋及時,有效解決了基層診斷水平、急救能力不高等問題,還簡化了就醫流程、改善了就醫體驗。”寧陜縣醫共體總院院長韓斌說。
寧陜縣醫共體還組建起藥學服務、資源調度、健康管理數智平臺,施行藥品集中采購、統一配送、智能審方,減少不合理用藥;建立重點管理對象健康隨訪監測系統和健康數據管理中心,提升服務能力。
服務同質化 就醫體驗不斷改善
每周二上午,寧陜縣醫院內科一病區主任彭小剛都會到筒車灣鎮中心衛生院坐診,為群眾進行診療和用藥指導,并帶教衛生院醫護人員。
基層醫院是守護群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今年以來,寧陜縣縣級醫療機構累計派出20名醫務人員到鎮衛生院坐診,組織74名醫務人員每季度到鎮村開展義診、巡診,提升基層醫療水平。
“醫共體就是要從設施設備、醫務人員、診療技術等方面,提升各級醫療機構標準化、同質化醫療服務水平,推動構建分級診療、合理診治和有序就醫秩序。”寧陜縣衛生健康和醫療保障局局長丁宇說。
為了提升分院首診和分級診療能力,寧陜縣醫共體總院下沉優質資源,在各分院建立專家工作站,通過技術培訓、人才培養、學科幫扶、專家巡診等措施,提升基層應急處置、慢病管理、中醫藥服務等能力。對于需要向上轉診的患者,由醫共體總院開辟綠色轉診通道,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截至7月底,寧陜縣醫共體分院上轉總院患者同比下降16.3%,總院下轉患者同比增長43.7%。
統籌資金為基層衛生院集中配置生化分析儀、心電圖等診療設備;中醫醫院分院、江口分院建立“協同病區”“協同門診”,由總院醫師帶教查房。隨著各級醫療機構設施設備、診療技術、質控管理、轉診分診不斷向同質化發展,群眾基層就醫體驗不斷改善。
資源共享化 醫共體越來越“緊密”
今年,寧陜縣醫院康復科主任尤康通過公開競聘的方式擔任醫共體城關分院院長。角色的轉變,讓他既感受到了壓力,又充滿了干勁。“在總院的支持下,我們要不斷提升基層衛生院管理和診療水平,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尤康說。
醫共體打破了長期以來基層醫務人員“流動難”的局面,優化了基層醫療人才隊伍結構。今年以來,寧陜縣醫共體通過開展分院長公開競聘、副院長考察選聘、醫務人員崗位競聘等方式,實施人員統一使用、合理流轉,并在“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基礎上,實現縣、鎮一套體系考核,激發廣大醫務人員干事創業活力。
“醫共體建設讓各級醫療機構變成‘一家人’‘一盤棋’‘一本賬’,推動各類醫療資源共享。”丁宇說,目前寧陜縣醫共體已實現行政后勤、人員隊伍、財務審計、績效分配等管理“八統一”。
所有經費由醫共體自主管理、自動控費、統籌使用,提升資金使用效益;對交流輪崗、下沉一線、支醫幫扶的醫務人員給予激勵保障;通過科學完善的評估和考核體系,推動醫共體內利益共享、服務高質高效……一系列共建共管共享措施,讓醫共體成員聯動愈發“緊密”,縣域整體醫療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我們將堅持醫療、醫藥、醫保改革聯動,形成責任、管理、服務、利益等統一的緊密型醫共體,補齊基層醫療服務短板,真正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丁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