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解決工會驛站“有沒有”,到重點解決工會驛站服務“好不好”,安徽省馬鞍山市700余家工會驛站在完成布點建設一年后,強化賦能增效,不斷拓展服務功能、擴大服務覆蓋面、提高服務質量、延長服務時間,讓工會驛站真正實現綜合利用,從歇歇腳、喝喝水的小驛站變身為宣傳、教育、引領、服務戶外勞動者的大陣地。
發布驛站“招募令”
“我們的工會驛站是一天24小時開放的,歡迎你們隨時進來熱飯、喝水、休息。”近日,當涂縣超限超載治理站工會驛站負責人劉兵熱情地向正在驛站內休息的司機介紹道。這個40平方米的工會驛站雖然面積不大,但每天服務快遞員、貨車司機、環衛工人、網約車司機等各類戶外勞動者100余人次,已成為附近戶外勞動者遮風避雨、歇腳休息的好去處。
繼2023年發出工會驛站建設“招募令”后,今年,馬鞍山市總工會為提升工會驛站服務功能,重點打造24小時“不打烊”工會驛站、提供延時服務工會驛站,面向社會發出第二輪“招募令”。全市城管、公安、銀行、藥房、加油站等部門和行業紛紛“揭榜”,結合生產運營實際,延長工會驛站開放時間,為戶外勞動者提供更貼心的服務。
截至目前,馬鞍山市已新建和提升24小時“不打烊”工會驛站、提供延時服務工會驛站124家,覆蓋全市各縣區、園區。此外,市總工會還將在開展多輪調研的基礎上,動工打造一批智能化、數字化工會驛站。
為調動社會各界投身工會驛站建設的積極性,市總工會通過自籌設立工會驛站建設獎補資金,堅持“先建后補”的原則,累計補貼200余萬元。為表揚先進,市總工會還開展工會驛站建設勞動競賽,評選表彰一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小溫暖傳遞大愛心
“東湖工會驛站每天早上都會給我們這些在附近工作的環衛工人發放免費早餐,有包子、雞蛋和豆漿,不但能吃飽,還能吃得安全、放心。”環衛工人梁紅英介紹說。
據悉,馬鞍山市各級工會依托工會驛站,結合實際需求,為戶外勞動者提供各種特色暖心服務。
市城管局工會在珍珠園工會驛站和東湖工會驛站引進本土餐飲品牌“英子包子”,每天為附近路段的環衛工人送上免費早餐;今年端午節前夕,5家工會驛站同時開展“傳承端午文明 情系戶外勞動者”慰問活動,為100余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發放粽子、綠豆糕等慰問品;市總工會常態化投入資金在工會驛站開展以送心理健康、送體檢、送法律、送清涼、送健身為主要內容的“五送”系列活動;含山縣在工會驛站向快遞員、物流貨車司機發放保溫水壺;萬達社區工會驛站向外賣配送員發放清涼禮包……一點一滴,匯聚愛心,傳遞溫暖,如今,這樣的暖心服務已成為馬鞍山市工會驛站的常態。
小驛站變身大陣地
如何將工會特色服務項目有效嵌入工會驛站,不斷拓展服務功能,把工會驛站打造成為工會各項工作的新陣地,是市總工會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課題。“這里有家政公司的招工信息!”6月14日,位于馬鞍山市鬧市區的珍珠園工會驛站內多了一臺顯示屏,幾名正在驛站內休息的戶外勞動者在屏幕前一邊摸索一邊談論道。
“我們在市總工會的幫助和協調下,先行在工會驛站投入了一臺顯示屏,能夠為廣大職工提供家政技能培訓及家政用工職業介紹等服務,”市家政協會會長張曉燕一邊指導現場的職工使用顯示屏,一邊介紹眼前這個全省首家工會驛站家政行業“零工超市”。
此外,馬鞍山市各級工會還在工會驛站積極開展掃碼入會、就業援助、黨的理論政策宣傳、心理健康輔導講座、維權法律知識講座、法律專家大課堂及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宣講等特色活動和服務,努力讓工會驛站成為工會組織服務廣大職工的大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