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職工的丈夫去年在某企業出現事故去世,南宮經濟開發區協調勞動關系工作室聽說后主動介入,經過多輪協調、幫辦,為這個家庭爭取到130余萬元的工傷保險及企業賠償。”日前,河北省南宮市南宮經濟開發區總工會主席王建國說。
據悉,南宮經濟開發區協調勞動關系工作室作為全國第一批基層勞動關系公共服務樣板站點之一,通過機制體制創新,實施部門聯合、功能再造、人才配備、網格化布局等,構建了大維權格局、大服務體系,最大限度滿足職工群眾需求,提升勞動關系公共服務水平,有效維護了勞動關系領域的和諧穩定。
升級改造搭建新平臺。記者在現場看到,該工作室下設法律援助工作室、就業創業幫扶室、信訪接待室、心理咨詢室、職工培訓室等,是在整合職工服務中心相關資源的基礎上升級改造而成,日常開展職工信訪接待、困難職工幫扶、就業服務、勞動權益維護、法律服務、勞動爭議調解、職工綜合服務、工會業務政策法規咨詢服務、職工訴求收集、意見投訴受理等工作,形成了集幫扶、維權、服務、普惠為一體的服務職工新模式。同時,借助“網上工會”建設,實現了站點服務事項在線辦理,讓職工少跑腿。
“八大員”服務專業化。選聘了勞動關系協調員、集體協調指導員、勞動關系調解員、勞動法律監督員、法律志愿服務員、政策法規宣傳員、心理咨詢員及就業服務指導員共“八大員”提供專業服務,并與公共法律服務機構、律師事務所、公益機構開展了常態化合作,把更多的資源聚集在職工身上。
縱深推進編織“網格”。按照“會、站、家”一體化的思路,在77家企業建立了企業服務站點,初步構建起了“開發區-企業-職工之家”的勞動關系服務站點網絡。在77個企業設立協調勞動關系信息員,建立信息報告制度。
“工會+”打造新機制。由南宮市總工會、人社局、工商聯、工經聯牽頭,以經濟開發區總工會為主體成立協調勞動關系辦公室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分析現狀,研究對策。暢通維權渠道,建立健全了“工會+法院”“工會+人社”“工會+司法”“工會+律師事務所”等勞動關系訴訟、仲裁、調解相銜接的工作機制。設立了區域勞動爭議協調機構,開展常態化辦公。
該協調勞動關系工作室成立以來,扎實推進普法進企業、進班組,2023年普法宣傳6次;有效提供勞動法律咨詢、勞動法律援助、集體協商指導、企業民主管理、職工心理疏導等服務,圍繞職工需求,解決了一大批職工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截至目前辦理勞動仲裁、訴訟案件12起,為職工追回拖欠工資210萬元;舉辦了育嬰員、保育員、養老護理員、美容師培訓班,培訓學員240名。舉辦網絡直播帶貨培訓班,培訓學員84人,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與有關部門聯合舉辦了兩場“民營企業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1500個,讓396名農民工、下崗職工實現穩定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