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加快“數字中國”建設,隨著數字經濟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數字技術持續影響著人才市場,就業機會、技能需求和收入水平不斷被改變,也就此催生出眾多數字職業。在2022年9月人社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中,首次增加了“數字職業”標識,共標識數字職業97個。
為展示近年來數字職業在我國勞動力市場的滲透程度和人才供需變化,智聯招聘聯合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從智聯平臺識別出200多個數字職業類別,監測這些職業近年來的人才供需變化,為企業、人才適應勞動力市場“數字浪潮”提供參考。
數字職業招聘規模和份額均呈上升態勢
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不斷推動“數字人才”需求上漲。本次報告采用數字職業滲透率(數字職業滲透率=數字職業招聘量/總體招聘量)來體現“數字人才”的需求和供給變化。監測2020年以來的智聯平臺數據發現,數字職業的招聘量及在全國總體招聘中的占比,均呈上升態勢。2022年1-7月數字職業招聘量比2020年1-7月增長37.5%,在全國總體招聘中的占比,也由2020年1-7月的10.8%上升至2022年1-7月的13%。
調查顯示,數字職業的平均招聘薪酬近幾年持續上漲,2020年1-7月、2021年1-7月、2022年1-7月的平均薪酬分別為10654元/月、11827元/月、13614元/月。2022年1-7月,數字職業平均薪酬高出全國所有職位平均薪酬3093元/月。
突出的薪資優勢是否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才?根據調查,從潛在人才供給端看,2022年1-7月期望從事數字職業的求職者較2020年1-7月增長33.8%,近年來整體呈增長趨勢。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技術重要性的凸顯,以及數字職業薪資優勢的突出,吸引越來越多人才學習數字技術、進入數字職業,但當前優質“數字人才”供給依然存在缺口。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渴求“數字人才”
“數字浪潮”之下,“數字人才”更青睞投身哪些行業?報告顯示,2022年1-7月,IT互聯網行業的數字職業招聘量在全國占66.3%。由于具有更好的薪酬待遇和成長空間,期望在該行業從事數字職業的人才在全國占73.3%,高于人才需求占比。
與之相比,制造業則較受冷落。2022年1-7月,生產制造業招聘數字職業的量在全國占12.5%,期望在生產制造業從事數字職業的人才在全國僅占7.1%。報告還觀察到,在“是否進入制造業”這個問題上,“數字人才”顯得有些搖擺不定:從2020年-2022年,期望到生產制造行業從事數字職業的人才在全國占比分別為7.5%、8.2%和7.1%,由升轉降。
對于以上趨勢,智聯招聘華東區域市場經理邵靜建議:“對于政府來說,可以考慮增加教育和人才培養的投入,同時應注意區域和產業數字發展的平衡;對于企業,可以加強員工的數字技能培訓,以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抓住發展先機;對于勞動者,需要認識并順應數字經濟的時代趨勢,積極學習數字技術,培養自身的數字技能,并選取與自身技能、就業偏好相匹配的行業和職業,以期在數字化環境中獲得更好的就業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