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歲末,農民工工資支付迎來高峰,一場清理拖欠工程款、農民工工資的專項行動正在廈門全面展開。昨日,市建設局副局長葉文語接聽市長熱線,針對清理拖欠工程款有關工作進行解答。
受理19個糾紛案件結案率100%葉文語指出,今年我市清理拖欠工程款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建筑市場各主體的誠信意識、合同意識進一步增強,建筑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為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數據顯示,2021年1月-11月,全市累計組織房建和市政工程工程款清欠協調會、約談會15場,受理并辦結工程款糾紛案件19件,涉案金額2282.638萬元,結案率100%;受理拖欠工程款案件數同比下降28%,解決欠款金額同比增加110%.“這得益于行業監管與服務不斷提升。”葉文語介紹,今年市建設局創新構建“1+1+4”清欠制度體系。第一個“1”是1個組織保障,調整了房建和市政工程清理拖欠工程款工作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擔任領導小組組長;第二個“1”是1個機制保障,市建設局聯合人社部門出臺《關于建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根治欠薪聯動機制的通知》,進一步厘清兩個部門職責;第三個“4”即4項工作機制,我市出臺《關于頒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拖欠工程款處置等主動創穩工作機制的通知》,該文件涵蓋拖欠工程款處置、投訴處理、欠款欠薪應急處置以及配合根治欠薪等4個工作機制,分別對相關事項作了詳細規定。
據悉,“1+1+4”清欠制度體系實施以來,建設主管部門與人社部門(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各司其職,落實首問負責制,進一步加強分工配合,據不完全統計,欠款欠薪案件處置效率得到較大程度提高,結案時間縮短20%以上。
主動逐級排查覆蓋全市768個工程除建章立制外,我市清理拖欠工程款工作還推出許多實在舉措。如推進工程款支付擔保制度嚴格落實;規范工程進度款撥付,提出了“原則上施工單位從申請款項到撥付至其賬戶時限不超過45天”的剛性規定;出臺政策明確建設項目可調價主材類別和認定標準,強調施工單位價格風險包干幅度應控制在±5%以內,超過的應予以調整;依托建筑施工企業合同履約行為評價,持續強化拖欠隱患的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理;全面推動勞務實名制,實現我市工程建設項目智能化管理。
當前,正處歲末年初欠款欠薪矛盾高發期,市建設局還在全市房建市政工程中開展清理拖欠工程款、農民工工資專項行動。葉文語介紹,此次專項行動覆蓋全市768個在建房建市政工程,要求建設(代建)單位和施工承包單位組織專業分包、勞務分包、施工班組、材料供應商等全部參建單位(個人)按合同關系,主動逐級排查拖欠與被拖欠情況,做到全面排查、不留死角。
目前,針對排查出的28個欠款欠薪項目,市建設局已及時進行差異化監管,妥善處置存在問題,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據悉,我市根治欠薪工作將持續保持高壓態勢。針對存在久拖未決、數額較大、欠薪人數較多等情形的企業,市建設局將堅持快查快處、嚴查嚴辦,堅決采取約談、不良信用記錄、公開曝光、行政處罰、列入黑名單管理等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