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名稱]教師及科研
[招聘公司]
河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
[職位類型]全職
[薪金待遇]面議/月
[招聘人數]5人
[性別要求]不限
[學歷要求]碩士
[工作地區]河南省 / 開封市
[所屬行業]院校/高等教育
[工作經驗]3-5年
[查看次數]5420次
[刷新日期]2012-01-10
[截止日期]2013-01-09
[職位描述]一、接收學科專業或研究方向
1.理論物理、電路與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通信與信息系統、控制科學與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
2.PECVD法硅薄膜生長和相關太陽能電池研究;
3.銅鋅錫硫(硒)、CIGS化合物薄膜制備及太陽能電池研究;
4.有機或有機-無機復合太陽能電池研究;
5.鐵電、介電、壓電材料及物理性能研究;
6.熱電材料和熱電物理研究;
7.飛秒激光光譜和技術;
8.物理學和材料科學其它研究方向的優秀人員。
二、人才層次和要求
博士畢業生,博士后出站人員。
三、待遇
1.享受國家和學校規定的相應級別的正常工資和福利;
2.學校內聘為副教授或教授;提供購房補貼15萬元;提供科研啟動費5萬元;每月發放生活補貼300元,連續5年;
3.根據到校工作后的科研情況,給予相應的科研獎勵;
4.配偶為全日制碩士以上學歷者,可考慮安排工作。
物理與電子學院的前身為物理系,始建于1923年,重建于1959年,為了適應專業發展和學科建設需要,2002年4月重組為物理與信息光電子學院,2006年11月更名為物理與電子學院。 40多年來為國家培養了近5000名本科生和200多名碩士生,著名物理學家朱自強、胡南琦教授等先后在本院任教。學院現有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物理學),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凝聚態物理),3個一級學科(物理學、光學工程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和1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本科專業(物理學、測控技術與儀器、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4個河南省重點學科(凝聚態物理、光學、理論物理、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學院下設4個系,1個河南省重點實驗室(光伏材料實驗室),1個河南省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光電信息材料與器件實驗室),1個河南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電子、測控與通信工程實訓中心),1個校級實驗室(電子陶瓷材料與器件實驗室),3個校級重點科研機構(計算材料科學研究所、微系統物理研究所、光生物物理研究所),3個學院科研機構(理論物理研究所、應用激光技術研究所、光學與光電子技術研究所)
學院現有教職工112人,其中:雙聘院士2人,教授11人,副教授和高級實驗師5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黃河學者2人,河南大學特聘教授1人,河南省跨世紀學術與技術帶頭人6人,河南省優秀教師2人,河南省“555”人才3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師9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38人,學院設有“凝聚態物理學科省特聘教授崗”和”光學學科省特聘教授崗”。 目前,在校本科生1601人,在校博士、碩士研究生89人。
近年來,學院共承擔研究課題60余項,總經費近千萬元。其中: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前期專項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納米研究計劃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2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干教師資助課題1項,河南省杰出人才創新基金1項,河南省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工程項目2項,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項,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其它類別的地廳級項目21項。出版學術專著6部,發表學術論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錄200余篇,專利11項,各類科研獎勵48項。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FlemmingBesenbacher教授,美國田心棣教授、歐特瓦教授,日本北川教授,香港楊志宇教授和中科院何作庥院士、干福熹院士、鄒廣田院士、徐大雄外籍院士等著名專家曾應邀先后來院講學。畢業生考研率為50%,一次性就業率為95%,均位居學校前列。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