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從2013年年底推出的“自住房”曾讓很多夢想在北京有個家卻一直受困于高房價的人有了盼頭。然而,從起初申購比高達幾十比一的“一房難求”到逐漸攀升的“棄房率”,讓很多打算申購的家庭心里也犯起了嘀咕——好不容易中的簽怎么就能放棄了呢?這房子是不是有問題?
最近,北京市住建委表示,針對眼下剩余的1800多套自住房房源,經過再次搖號后,若還有剩余將推到市場上公開銷售。曾經的“香餑餑”為何風光不再?
據北京市住建委去年10月發布的消息,2013年,北京推出2萬套自住型商品房,2014年計劃推出5萬套左右。自住房房價原則上比周邊商品房要低30%左右,而相對于經適房、兩限房等其他保障房類型,申購條件的設置也相對寬泛。一時間,“自住房”讓很多長久受困于高房價而夢想在北京有個家的人看到了圓夢的希望。因此,在今年6月北京第一個自住房項目搖號時,中簽率只有六十八分之一。
然而,隨著自住房項目陸續搖號、選房,“棄房率”也成為報道中的高頻詞。首個項目匯星苑棄房率18%,而后的悅都匯棄選率有60%,而位于大興的當代采育滿庭春項目,更是達到了90%。
北京市民劉小姐今年10月中簽了朝陽區金隅匯景苑自住房項目。興致勃勃的她揣著定金到了選房現場,卻猶豫再三。
劉小姐:當時我知道他周圍有一個火葬場,但是他們售樓處當時的人跟我說,不是特別近,就我還是不放心,我就去到現場,他圍起來的那個區的最北邊和那火葬場中間可能就是直線距離不超過500米,后來我們就決定把這個房給退了。
劉小姐說的問題幾乎出現在所有的自住房項目中:地段偏遠,缺少購物、學校、醫療等基礎配套設施。比如位于順義新城的住總正華新國展滿庭芳,到最近的地鐵站有2公里。到國貿、中關村,最快的公交也需要2小時20分鐘左右。住在這里,每天4小時往返市區的上下班路程,怎不讓人望而卻步?
幾天后,劉小姐還是把已經交了的定金要了回來。她說,除了交通和配套差,最終讓她決定放棄的,還有一個因素。
劉小姐:大家反正普遍的想法就是第一房子的價格雖然便宜,但是也沒有比周邊的房子便宜太多,然后樓質量也比較差,綠化也基本上就說不上什么綠化,就只有草皮,所以房子的質量如果說按性價比來說,真的已經不算太高。
據了解,目前出現剩余“尾房”的自住房項目共有5個,房源共1800多套。包括房山的原香嘉苑、大興的當代采育滿庭春、順義區的住總正華新國展滿庭芳、中國鐵建順新嘉苑以及在通州區的富力惠蘭美居。
針對這些剩余自住房,北京市住建委日前表示,將首先進行二次選房,讓所有未購買的申購家庭再選擇一次;如果還有剩余,則采用普通商品房的方式由開發商面向社會公開銷售。在專家看來,自住房銷售遇冷還有什么原因?
近日,距離劉小姐放棄的金隅匯景苑不遠的首開香溪郡,開盤起價20000元,已低于金隅匯景苑22000元的限價,無疑對該自住房項目“價格低”的優勢形成打擊。在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云昌看來,除了購房者普遍反映的交通、配套、建筑質量等因素,“價格優勢縮水”和不少人“申購試試看”的心理,也是棄房重要因素。
顧云昌:北京的價格穩中有降,買自住房與買二手房商品房之間性價比沒什么差別。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反正是搖號,那我就搖搖試試看唄。
針對包括大興當代采育滿庭春在內5個自住房項目的1800多套剩余,北京市住建委日前表示將進行二次選房。如果還有剩,則按照普通商品房面向社會公開銷售。
這部分自住房一旦上市將與市場中的商品房面臨同樣的競爭。考慮到近期北京部分二手房與自住房的價格差縮小到10%以內,自住房申購后五年內不能交易,日后交易時還要按與同地段商品房價差的30%交納土地收益等限制,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這部分自住房的銷售持保守態度。
張大偉:更多的還是因為這些個案自住房位置確實比價差,本身面對的群體就不像五環內的住房面向全市。位置比較偏遠的自住房,只能針對區域內狹小的人群。當地商品房價格絕對值也不高,普通購房者也是可以承受的。
既然有剩余,自住房政策還會繼續嗎?北京市住建委表示,自住房絕不會取消,只會不斷優化。元旦前后還將有近萬套自住房公開搖號銷售。顧云昌認為,首先要避免地區為完成保障房建設指標而匆匆上馬項目,而缺乏整體布局考慮。
張大偉:地方蓋保障房,下發指標了,許多地方存在匆匆忙忙完成指標的情況,起碼在選址和規劃上沒有很好的考慮到保障房在城市發展中的布局如何處理。
另外,針對將要上市的自住房,顧云昌認為,由于自住房在建設起初有政府的補貼參與,本質和商品房并不一樣。為防止投機行為,在政策層面應設計的更周到一些。
張大偉:產權的分割、全部自有還是部分自有的,下一步交易過程中是什么政策,需進一步明確。買的時候確定是80%還是70%產權,另外20、30%產權是政府的,這樣交易會明確些。
